|
2011-08-04 作者:王天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六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6.4%。從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看,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前期貨幣信貸高增長,流動性的回收尚需時間。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迅速增加,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大背景下,巨額人民幣貿易結算逆差造成外匯儲備被動增加,導致基礎貨幣被動超發。 但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的物價上漲主要還是成本推動的。農產品價格上漲,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今年長江中下游的嚴重干旱以及隨后的洪澇災害;也有非自然的因素,如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導致耕地面積逐漸縮小,燃料價格上升推高國際農產品價格;、農藥、種子、機械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推動農業生產成本上升。 土地價格上升導致居住類價格上漲。結構性工資上漲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受油價、人力成本以及不合理稅費影響,物流成本日益上升。日本大地震,中東、北非政局動蕩以及主要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輸入型通脹嚴重。 從未來幾個月的走勢看,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比較大。美國上調法定債務上限,可能繼續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購買國債,從而將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國內推動物價上漲的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應根據當前物價上漲的形勢,探討新的思路和機制,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制定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防控物價過快上漲。 第一,應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合理配合。目前在防控物價過快上漲的調控政策上,我國主要使用的還是收緊貨幣政策。經過去年以來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5次加息,國內流動性過剩的情況正在得到緩解。但就宏觀經濟政策的使用來看,收緊貨幣政策對遏制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效果有限,反而可能使得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陷入資金短缺、借貸成本增加的困境,甚至出現產品供應鏈和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當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形勢依然比較緊張,不能完全排除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演變成為歐洲版“雷曼兄弟”而沖擊全球經濟的可能性,實施進一步的緊縮政策要更加謹慎。可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同時加大與財政政策配合的力度。增加對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和現代流通的財政支持,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和范圍,擴大增值稅的范圍并逐步替代營業稅。對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收購,批發、零售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業免征增值稅或營業稅。 第二,增加短缺商品的供給化解通脹壓力。從我國物價上漲的結構看,食品價格和居住類價格是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豬肉價格成為當前領漲通脹的重要因素?赏ㄟ^增加這些商品的供給來化解通脹壓力。對平抑農產品價格,應該通過加快農業現代化來增加供給。 當前,我國加快農業現代化面臨著難得機遇:一是社會資金充裕,大量資金正在尋找投資機會。二是農業勞動力轉移有出路。三是對優質農產品需求旺盛,農業現代化有市場支撐。應該抓住時機,創新機制,把大量社會資金引入到農業的現代化建設上來,建立新型的農業投資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公司等,農民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規;、集約化農業。完善農業信息的采集發布制度,推廣訂單農業,建立完善“農超對接”、“田店對接”的直接供應制度,大力推進規;r戶、農業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組織與批發商、餐廳、加工企業的對接。 要突出強調“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建設現代化養豬場,建立生豬國家儲備體系(包括凍豬肉、活體豬儲備),用市場化的手段來平抑市場價格。對抑制城鎮住房價格,在確保保障性住房供給的同時,應抓緊研究房地產價格規制的辦法,目前房地產產業鏈并非完全的市場機制,在土地環節存在壟斷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放棄商品房銷售價格只靠市場定價的方式,從價格形成機制上尋求解決辦法。 第三,整頓物流流通領域的不合理稅費。經過大規模建設,我國擁有世界上幾乎最好的基礎設施“硬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物流流通管理體制等“軟件”卻嚴重地制約了基礎設施作用的發揮。最主要的問題是物流領域的不合理稅費導致物流成本過高,推高了很多商品的價格。 據相關統計,2010年我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應該對物流流通領域進行整頓,堅決取消不合理稅費。減輕或取消物流企業承擔的營業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教育附加費等。降低或取消不合理的“路橋費”。 第四,應加大從國際市場獲取有效供給的力度。一是要充分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契機,增加進口。這不僅有利于改善國民福利,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來緩解國內資源短缺帶來的價格上升壓力,還有利于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進口,完善進口管理體制。建立穩定多元的進口渠道。保持農產品進口規模,建立農產品戰略儲備。調整關稅體系,完善進口促進政策。大幅度降低大豆、玉米、原油、成品油、煤炭、鉀肥等國內緊缺商品和資源的進口關稅,有的還可考慮給予進口補貼或增值稅先征后返。 二是要擴大海外投資規模,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和資源的海外供應渠道。這是解決部分大宗商品供應的可選路徑,到海外獲得較多的能源資源勘探權、開發權,緩解經濟發展的長期資源約束,也有利于我國分散外匯儲備風險,獲得合理外匯收益。中國的對外投資也將拉動目標國的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福祉,有利于樹立我國的國際形象,擴大外交的回旋余地。為支持企業走出去,逐步有序把外匯儲備變為物質資源儲備,中央銀行可將部分儲備外匯轉存于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將外匯貸給企業,滿足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對外匯的需求。 第五,建立對特殊群體的動態補貼機制。尤其是應該對農民工、大學生、低保戶、失業人員等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盡快建立起應對物價上漲的動態補貼機制。建立并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第六,工業的轉型升級要堅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中,不能擠掉日用品工業,要堅持走差異化的現代工業體系道路。近年來,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重化工、引進大項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地方政府新的政績目標,導致制造業產業結構出現了“過重”、“過高”、“過新”和“過!钡刃虑闆r,一些勞動密集型和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制造業,在急劇萎縮或消失,出現了價格上升的現象。一旦中國的服裝、鞋帽、箱包、玩具、家具等商品需要靠進口支撐,我國制造業的優勢將消失,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將大大降低,未來通脹風險將更大。 第七,中長期來看可考慮適度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目前來看,發達國家制定的通脹目標在3%左右,主要是與其實體經濟2%至3%的增長率相適應。我國的經濟年增長率在8%以上,可考慮適度提高通脹的容忍度,通脹預期調控目標可以在4%-6%左右。 近期有不少國際著名學者也提出提高通脹容忍度的建議。但我們認為,提高通脹的容忍度應該是有條件的,主要是要加強CPI數據的準確性,保持價格穩定,同步考慮建立存款利率與通貨膨脹掛鉤的機制,保證國民儲蓄獲得正利率。目前我國的銀行存款利率實際是負的,長期下去有可能導致居民大量取出存款,從而引發金融系統的風險,對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第八,繼續深入推進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業已完成。經驗來看,行政干預和管制往往會導致供給不足甚至短缺,是物價上漲的重要體制原因。 當前我國政府仍然需要控制一些重要資源的配置權力和市場準入標準,以保證宏觀經濟調控方向和應急、公平分配的需要。但與此同時,也存在某些行政干預過多,甚至扭曲市場在傳遞信息、提供激勵和決定收入分配等方面功能的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行政干預甚至有增強的趨勢。在當前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既要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調控,也要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