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商報》報道,日前召開的重慶市委全委會,專門通過一個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強調要縮小貧富、城鄉、區域差距。 重慶要打造共同富裕的城市,并非紙上談兵,而是有著具體可操作的規劃,很有現實針對性。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景。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在改革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他強調:“即使51%的人先富裕起來了,還有49%,也就是六億多人仍處于貧困之中。只有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才能穩定,才能發展。”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共同富裕顯得尤其緊迫。 從必要性講,人均GDP達4000美元是社會矛盾比較突顯的時期,特別是貧富懸殊所引發的“仇富”情緒可能會釀成群體事件,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按照國際公認標準,基尼系數的合理范圍應控制在0.3至0.4之間,超過0.4,社會利益矛盾會明顯增多。目前,歐美與日本的基尼系數普遍控制在0.24至0.36之間,而據專家研究,2010年中國實際基尼系數已超過0.5,可見我們已經到了縮小貧富差距的關口與節骨眼上,必須下決心、下大力氣勇敢闖關。從可行性講,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財富積累,中國已基本具備大力推進共同富裕的物質條件。 共同富裕是和諧社會的甜果。改革開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富人,但應看到,大多數群眾仍處于溫飽或貧困狀態。如果貧富懸殊越拉越大,顯然社會就難有和諧,經濟發展的快車也會戛然止步。正是基于對這種深層次矛盾的憂患,重慶扎扎實實推進共同富裕,很睿智,具有風向標意義和價值。 那么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何在?重慶做法可供借鑒。首先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做蛋糕很重要,是前提與基礎,蛋糕做大了才有共同富裕的物質條件。但分好蛋糕也很重要,蛋糕分得公平、合理,才能激發群眾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性,蛋糕也才能越做越大,二者應統籌兼顧,不可顧此失彼。目前國家財政的蛋糕已經很大了,打造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應提高國民收入所占蛋糕之比例,尤其公共財政應更多地向低收入群眾傾斜。 其次是教育、動員、引導富人多盡社會責任。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鍋飯”,更不是“劫富濟貧”或者限制富人,但強調先富幫后富,富人更多的履行社會責任是必要的。在發達國家,富豪們普遍奉行這樣的人生信條:“守著金錢財富去死是可恥的”,所以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比較之下,淡漠公益是中國許多富人的道德短板,亟待修補。如果富人們普遍熱心公益事業,對縮小基尼系數,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無疑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