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亞宣布擬從2012年7月1日起對500家大型企業征收碳排放稅,價格為每噸23澳元,約合24.5美元。該項稅負覆蓋了澳大利亞眾多煤炭、鐵礦石等能源類企業,引發了國內市場對于鐵礦石進口成本增長的擔憂。在國內鋼廠不斷海外投礦的背景下,此次征稅更傳遞了一個信號,未來鋼廠海外投資或將面臨更多稅收政策壓力,從而擠壓海外投礦的利潤空間。 近幾年,國內鋼企飽受鐵礦石之苦。由于生產原料長期控制在國外礦石供應商手中,再加上國內鋼鐵業在發展中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斷增加,掌握資源已成為鋼企頭等大事。目前,寶鋼、武鋼、鞍鋼、首鋼等鋼廠在海外均有礦產投資項目,投資地點遍及澳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國內對于企業“走出去”的各項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使得國內企業海外礦業投資的步伐開始加快,海外投資熱情不斷高漲。 能夠吸引鋼廠走出國門的,無疑是海外投礦所蘊含的利潤空間。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外鐵礦石成本僅為30-50美元,賣到國內的價格則超過170美元。盡管礦產投資初期成本較高、建設期較長,但是其中的利潤空間依然巨大。相對于單純從事煉鋼業務而言,鋼鐵企業旗下礦業公司的利潤率更高,這也吸引著鋼廠不斷向上游發展。 目前,搶奪鐵礦石資源已經成為鋼廠和礦山博弈的焦點。隨著國內鋼廠越來越多參與到國外鐵礦石開發,企業所要面臨的已不僅僅是鐵礦石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各種政策風險也隨之增加。除了澳大利亞即將征收的碳排放稅外,此前印度也曾對鐵礦石出口征稅。在資源稀缺的背景下,鐵礦石出口國將設立各式各樣的“政策門檻”,中國鋼企海外投資將面臨更多的稅收壓力,海外開礦利潤空間也會被逐步縮減。顯然,對于中國鋼企而言,海外投資熱情之余,需要多一份理性和對風險的重視,盡量通過協議等方式降低政策風險的影響程度。 除了對海外投資的影響外,澳大利亞征收碳排放稅對鐵礦石價格也將產生一定影響。目前我國進口鐵礦石中,澳礦占比約為42%。由于比例較大,業內普遍擔心澳大利亞出口企業將把征稅后增加的成本轉嫁給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商。從短期來看,鐵礦石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震蕩的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口礦持續高位的情況下,國產礦產量已開始爆發。今年1-5月,國產礦產量共計45022萬噸,同比增長20.72%。我國鐵礦石市場中外礦的比重已從年初的70%左右下降到60%以內。盡管距離打破國外三大礦山的壟斷地位仍有較長時間,但是國內礦產量的增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高位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