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男”是一個網絡流行詞,指的是雞窩里面飛出的鳳凰。在農村的窮小子經過刻苦學習和艱苦奮斗取得了成功,在城市成為了成功人士,這樣的男人本來應當受到社會追捧,但現實是出現了不嫁“鳳凰男”的說法。對于這樣的說法,除了農村出來的一些文化習氣與城市人有所差距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其背后的經濟因素,房價和城市補貼等等造成的差別和不公是更深層次的因素。 中國大城市的人都有退休金,退休金水平且不說高的離退休干部,普通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也很高,就算是工人在大城市也有3000元以上,如果是社保也會有1000左右的退休金。我們以2000元左右計算就是每年2.5萬元,而中國人的壽命期望值已經到70年以上,城市人的壽命還要增加,以退休后20年的壽命計算就是50萬元。如果再計算醫療費用,以現在的醫療水平,20年的醫療費再加上臨終的搶救花費共計20萬也就是一個保守的估計,有公費醫療或者醫保,這些錢就不用花費了,這樣加起來就是七八十萬的金額。這對于一個人有沒有這項福利差距是巨大的“鳳凰男”來說,家在農村,父母基本沒有這樣的保障,兩個人加起來就是150萬的差距。 對于“鳳凰男”與城里人的差別還在于遺產和贈與,父母在結婚的時候一般還在工作,有豐厚收入的城里人是可以啃老的,但農村就不同了,家里貧困而自己成功以后中國人的孝道怎么可能讓父母受苦?如果真的是不孝,這樣的人你敢嫁嗎?這還不算,更大的差別在于城里人的父母一般都會有遺產留下,即使是普通人也有一套住房。在北上廣這樣的核心大城市,老人留下的房子都位于市中心,現在一套百來平米的住房價值就有幾百萬了,如果是拆遷得到的還要更多,但對于“鳳凰男”家里的宅基地,價錢就是幾萬到十幾萬的數額,目前城里人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一個人繼承,而農村還有兄弟姐妹,我們這樣計算下來就可以知道“鳳凰男”與普通的城里人在財產上實際是有大約500萬差距的,對于一個年收入50萬的現在比較公認的金領標準,也是需要工作奮斗不吃不喝的奮斗10年才可以。 很多人對于這個500萬不認同,認為很多錢是十多年后的事情,遺產也是很多年以后才能夠得到,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退休金等是會漲的,而且漲得很快,房價也是要漲的,醫療費就漲得更快。把晚得到的時間成本導致的凈現值因素和通脹漲價因素對沖,就知道500萬的估算是基本準確的,中國的房價背后就是包含這樣的城鄉差別,看大城市的商品房和農村的宅基地的差別就知道了,而且這里的差別不僅僅是核心大城市和農村,對于一般的小城市與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相比,退休工資低不說,房價也是數量級的差別,這也有幾百萬的差距。 對于這樣的差距,其背后就是中國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異,這樣的差異在房價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中國很多社會現象都與房價和社會結構密切相關。 大家對于80后買房難說法很多,很多人羨慕70后可以便宜地買到沒有上漲的房子,但大家忽略了一個要點,就是真正的70后主力不是80后看見的上司而是種地的農民和進城的農民工,他們對于買房根本想都不敢想。 對于中國的房價問題,本人認為是表象,背后最關鍵的就是分配問題,中國的城鄉差別和福利差別,中國的社會保障和獨生子女政策,最后都表現在住房的矛盾上。從不嫁“鳳凰男”的論調開始,我們要深入思考中國更深層次的社會分配問題,而不是把目光局限在房價上,進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上,需要解決社會根本問題完善分配機制,才是解決房價問題的治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