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主權債務可能被迫重組,成為歐債危機風險近期再度激化的催化因素。在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各方尋求債務重組是國際社會解決危機的途徑和化解危機之道。由于歐美發達經濟體中影子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傳統的化解債務危機的債務重組行為,卻成了促使危機深化的重要事件。因此,世人現在看到市場不希望希臘重組債務的反常行為。 三年前的次貸危機,讓世人認識到了影子金融體系對整個金融和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影子金融體系發生危機的實質,是普遍的信用危機,遂使大量衍生交易產品需要提前清算,進而導致金融機構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而影子金融領域中大規模信用事件的發生,一定是受到了基礎金融領域信用事件的激發。債務重組正是導致或有支付事項發生,或交易雙方提前清算義務和交割的一項信用事件。除了債務重組外,國際互換和衍生品協會(ISDA)規定的其他信用事件,還有破產、無法支付、債務加速(由于參照實體違約導致債務提前到期和應付)、不能履行、拒絕履行、拖延履行等。 如同美國一樣,歐洲的影子銀行體系非常發達,衍生交易的規模早已超越了基礎金融產品的規模,且衍生品杠桿比例比傳統金融工具遠高得多。據ISDA的估計,基礎金融(債券、股票、信貸)市場規模和衍生市場規模的比例在1:10至1:25之間。 通常,政府主權債務在一般時期被視作是具有最高信用等級的債務,因而被廣泛用于構建各種信用衍生品種。對希臘政府這一主權債務主體來說,破產和無法支付是不可能的,但是,鑒于目前的財政狀況,希臘政府或許希望能將債務重新安排,客觀上,如果原來的債務安排無法繼續履行,債務重組對借貸雙方都是有利的。但是,因為債務重組改變了未來的現金流分布狀況,建立在原有債務之上的衍生交易工具的系列復雜安排也被迫改變,所以,有利借貸雙方的債務重組安排,對參與衍生交易的機構有可能是不利的。當這一信用事件發生時,影子金融市場將發生動蕩,從而導致整體金融體系重趨緊張。正因如此,一旦希臘主權債務如重組,那么金融市場將視希臘為“違約”,該國公債將不能被各金融機構用作抵押品。因此,債務重組無論是對金融市場,還是對希臘政府的信譽,都是很大的沖擊。 因此,面對國際評級機構調降評級的落井下石行為,市場和希臘政府都力避債務重組。希臘政府上周緊急通過了一項縮減60億歐元的財政新舉措,并啟動私有化計劃,以重塑債權人對希臘能在不重組債務的情況下償還債務的信心。實際上,即使希臘無法避免債務重組,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也將有限。在ISDA提供的四種債務重組處理方式中,有限重組的方式——修正重組(只重組到期日小于30個月的債券)和修正的修正重組(只重組到期日小于60個月的債券),對市場的沖擊較為有限。希臘債務負擔雖然沉重,但超過5年的長期債務比重要超過40%,還有三分之一是在1至5年之間,短期債務比重并不高。希臘政府應能避免債務重組的另外兩種方式——不重組和完全重組,因而能將債務重組的沖擊降到最小。 筆者認為,從宏觀上看,當前危機風險重上升的基礎是政治而非經濟、金融基本面再度惡化。歐元體系決策程序虛增了危機風險。決策程序上的緩慢和不確定性,對當前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加深起了重要作用。據此看來,在歐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確認、國際金融體系流動性充盈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歐洲主權債務風險上升,應該不會引起債務危機重演,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難以重起波瀾。畢竟,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更牢固,宏觀經濟環境與一年前已很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