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殯儀館壟斷鮮花服務,6年賣花外包回扣157萬元(《揚子晚報》5月18日)。江蘇吳江殯儀館強賣高價骨灰盒,市民自帶骨灰盒卻遭打(中國廣播網5月18日)。在同一天,看到這兩條新聞,確實讓人不勝感慨。 近年來,殯葬暴利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死不起”的嘆息不絕于耳,人們自然會炮轟民政部。于是乎,民政部曾以《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1)》的形式“昭告天下”:所謂“暴利”,目前在喪葬用品銷售方面的確存在,但是商品市場已完全市場化,政府在對于這類商品的價格調控方面沒有明確的政策和法規,管理權也不在民政部門。那么,殯葬壟斷暴利,到底有沒有? 喪葬用品銷售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大街小巷的商店里嗎?不是吧。大多處于民政部門管理下的殯儀館里,監管部門本該負有管理之責。對于牟取暴利的喪葬用品商店,即使無權控制其銷售價格,也應該能夠將其掃地出門吧?為什么視而不見呢? 從媒體報道可以看到,有殯儀館砸碎死者家屬自帶的骨灰盒,也有殯儀館阻止死者親友帶花圈進門。既然喪葬用品已經“完全市場化”,那么殯儀館有什么權力“指定”喪葬用品?這不是濫用公共權力又是什么?對于殯儀館這種濫用權力的行徑,監管部門有沒有認真管過?總不能說起殯葬暴利時,就說“完全市場化”,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轉過身,卻對殯儀館濫用權力公然自肥包庇縱容。殯葬暴利進入了“五馬分肥時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各地的民政部門和殯儀館完全沒有分享殯葬暴利么? 對于殯葬暴利,管理部門千萬別忙著推卸責任。當前的要務是,守好你的地,用好你的權,管好你的人。在這三方面沒有做好,對于殯葬暴利,顯然就難辭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