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到近期發生的“瘦肉精”、“染色饅頭”事件,均涉及知名企業。盡管從事件的調查結果看,問題主要都發生在上游供應商環節,但對這些企業的品牌都造成了巨大傷害。類似事件提醒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社會責任,也要關注和控制供應鏈的社會責任。因為消費者買的是品牌企業的產品,而不會去關心原料和半成品供應商是誰。事情一旦發生受損最大的也往往是品牌企業。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入,通過退貨去經營整個產業鏈來控制供應鏈的風險對大多數公司是不合適的。企業必須通過對供應鏈進行管理和風險控制來避免供應鏈的風險延伸到企業,企業不僅要做好圍墻內的社會責任,也要管好圍墻外的社會責任風險。供應鏈責任管理是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方企業也經歷了一個認識過程,源自上世紀90年代的“血汗工廠運動”激發了各界對供應鏈社會責任的重視,西方消費者聲勢浩大的抵制運動對相關企業的品牌聲譽和財務績效都造成嚴重損失,進而快速推動了企業對供應商社會責任的重視。起初媒體揭露耐克在亞洲工廠惡劣的勞工狀況時,耐克表示自己只是采購商,無法對其他企業行為負責。但最終迫于消費者的持續抵制,耐克意識到僅僅企業本身確保社會責任、保證產品質量還遠遠不夠。消費者購買的是耐克的產品,而不是供應商的零件,因此所有問題最終都指向了耐克本身。作為行業龍頭,耐克開始適當放棄過度追求低價采購,給供應鏈末梢的企業提供空間,幫助其改善其勞工、環境等狀況,讓供應商有能力和意愿來改變現有生產方式,逐漸形成社會責任信念。類似案件的多次發生逼迫西方企業界建立起供應鏈責任的意識。
國外企業在供應鏈責任這點上已大大走在我們的前面。他們在選取供應商之前會訂立嚴格的社會責任要求,并對供應商的生產環境、用工情況會做詳細的調查和不斷的檢查,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則及時采取有效行動,避免相關風險。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西方品牌大企業大多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供應鏈責任管理制度。從西方供應鏈責任的理念及制度的發展看,也是社會和消費者的文明進步要求促進了品牌企業意識和行為的進步。
因“天天低價”而備受爭議的沃爾瑪也于近年來不斷推進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要求。自引入SA8000認證體系后,沃爾瑪更把對供應商的產品安全、環保、勞工等具體要求列入采購協議,并經常采取突擊檢查的方式來確保上游鏈的有效執行,一再違反規定的供應商將被剔除供應商名單。
宜家家居早年因使用來自瀕危雨林的木材而受到公眾指責。在深思熟慮之后宜家提出森林行動計劃并制定了四級階梯式體系,用來規范木源的管理標準。此外,宜家還不計成本地推出了可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供應商監督系統《宜家家居產品采購原則》。宜家不僅僅對供應商是否遵守原則進行嚴格檢查,而是與供應商密切溝通合作,甚至幫助其重新設計產品的制造方式以達到標準。宜家早已超越了只求自保的社會責任層面,而是采取前瞻性態度,探索價值鏈的重新設計。宜家的供應商風險責任管理從其理念的創立到制度的完善,以及最高管理層的時刻重視,環環相扣,使得供應鏈風險能夠降到最低。
企業供應鏈責任不僅僅針對上游源頭,對下游用戶的責任管理,即生產者責任延展制度也是一項重要內容。該制度要求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或者政府承擔產品廢棄后的回收處理責任。企業所承擔的環境責任不會在售出產品后中止,而是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產品消費后的回收和處置。歐美一些國家的法規明確指出生產者對于產品消費后的回收和處置是一種責任,而消費者和銷售商等相關方同樣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比如廢棄電子產品的處理是目前的一大難題,這包括各類電子設備如電冰箱、電視機、廢舊電池等。電腦和廢舊電池類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極大,1節紐扣電池所含的有害物質能污染60萬升水。像這類廢料,消費者本身是沒有能力進行處理的,必須由專門機構回收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即使沒有相關法規,企業也應當承擔原本由政府和消費者共同承擔的廢物處理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和公眾對企業的要求不斷提高,消費者和投資者要求其承擔起相應社會責任的壓力也日漸增強,追求良好品牌形象的驅動力也迫使大型企業必須開始補充這一課。企業應該首先提升自身對供應鏈責任的意識,不僅僅是自保型的商業策略,更應采取積極進取 、前瞻性的態度。為此,需加大人力物力,切實保證供應鏈上下游的檢查。即使短期內看似會帶來額外的成本,但品質及聲譽的增值卻能給企業帶來更長遠的利潤。利潤的增加將彌補支出而有余,有前瞻性的企業盡早重視這一塊,不僅將減少很多風險,還可以因此建立起競爭優勢而社會分工的發展也使得絕大多數企業無法通過經營整條產業鏈來解決,否則很可能失去效率優勢。因而供應鏈責任將是中國企業必須重視和亟待補上的一課。
從企業層面來講,及時發現供應商違反守則解除訂單固然是避免社會責任最便捷的方法,但也可能導致供應商破產和工人的大量失業,可能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因此一個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應給供應商留以改進空間,并給予必要的資源支持。企業還可與學術界、研究中心等其他利益相關方推出合作項目,利用這種關系了解發展的新趨勢。像需要承擔廢舊產品回收責任的家電產業還可采取行業合作模式,共同建立回收設施來分擔過高的成本。
從政府和社會層面來講,應該鼓勵大型企業主動承擔起供應鏈責任管理,減輕他們因此增加的成本,同時加大對不良商家的懲罰。隨著消費者的成熟,放心品牌將獲得足夠的增值溢價,從而激勵企業自覺加強供應鏈的管理。此外,政府應倡導供應鏈的民間監督,成為原有供應鏈監管體系的補充。
(作者徐天舒系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