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越秀區政府計劃率先在大型工程項目中引入專業公關公司,以協調居民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并公布了負責聯系的越秀區委宣傳部的電話。 拆遷工作之難堪稱“天下第一”。由于利益糾葛,代表公權的政府和私權的個人,必然會有一番討價還價。無論是“強拆”,還是“抗拆”,都是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表現。在雙方無以達成妥協的情況下,第三方介入能起到協調作用,有助于打破僵局。作為一種形式上的創新,廣州市越秀區的“購入專業公關公司”參與拆遷,不啻為一種有益嘗試。 事實上,整個拆遷就是一個利益協調的過程。公關公司介入可以實現兩種預期:一是改變政府的角色定位,使其由前臺走入后臺,避免“運動員”和“裁判員”一肩挑,無以在工作中保持公正;二是能提高拆遷工作的效率,由于不信任利益相關者,拆遷方和被拆遷方直接面對面往往會將對方逼入死胡同,使談判陷入僵局,而第三方的參與就使雙方有了回旋余地,而由于術業有專攻,公關公司專業的勸說技巧也可加深雙方的溝通理解,不至于矛盾激化。 但關鍵在公關公司的角色定位。假若其只是政府的代理人或代言人,自己沒有主動權,甚至像一個被人操控的木偶,那么其作用頂多是一種“象征”。公共關系意味著雙方甚至多方的利益博弈,公關公司代表的利益就不應是單方,而是所有利益涉及者。在這中間公關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當是“勸導者”而非“傳達者”,是“變速器”而非“加速器”。換言之,公關前提必須是基于多方而非單方強加。否則,將這個業務委以于人,同親自參與并沒有什么本質差別。 在我看來,公關公司的主要作用,其實是一個調停者而非執行人——可以根據雙方利益訴求,在經過周密論證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并進行多方協調,使各方相應妥協讓步,從而最終達成一致。比如,政府給定的條件太低,或與法律規定違背,公關公司就可以展現相應的難處,促其提高;相反,若被拆遷者的要價太高,甚至接近苛刻,公關公司就要勸服其降低條件。只有公關公司保持相對獨立和公正的身份,才有可能把各方往一起拉,使最終結果相對合理。 此前,社會上專業“拆遷公司”不在少數,但大多是公權力“代言人”或“幫手“;其雖有“服務承包者”身份,觀點和立場卻是一邊倒。假若公關公司不過也是扮演這種角色,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甚至還涉嫌政府職責的變相轉移,既加重了行政成本,又助長了懶政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