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遍覽全球,也許會大感意外:國人擔憂的全球大通脹可能只是一個幻覺。對此,筆者試作如下分析。 從歷史比較和結構變化看,當前全球整體通脹絕對水平尚屬溫和,且可能正處于即將觸頂的微妙階段。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最新公布的數據測算,今年全球4.46%的通脹預估水平,僅略高于過去10年平均數3.88%,大大低于過去20年平均9.91%和過去30年12.36%的水平數;發達市場2.23%的通脹預估水平略高于過去10年平均的1.96%,但低于過去20年平均數2.3%和過去30年平均數3.39%;新興市場6.87%的通脹預估略高于過去10年平均數6.57%,但大幅低于過去20年平均數27.32%和過去30年平均數34.97%。此外,全球、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2012年的通脹預估值分別為3.44%、1.67%和5.28%,均較今年預估值有較大幅度下降,并都低于近10年、20年和30年的通脹率均值。這一時序結構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或將是通脹尋頂并觸頂的重要階段,最壞時刻也許就將過去。 從總需求變化與產能利用情況看,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力度有所下降,但并未出現市場普遍擔心的二次探底,消費需求和國際貿易的超預期恢復,基本彌補了庫存周期變化和政策刺激減弱帶來的下行壓力。前期總需求的意外堅挺,想來是通脹逐漸升溫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今年以來這個因素有所削弱,全球消費和貿易的恢復速度正從高位逐步下滑。在IMF剛剛出爐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今年發達經濟體、美國、日本、英國、印度的增長率預估值分別被下調了0.1、0.2、0.2、0.3、0.2和0.1個百分點,表明全球總需求,特別是發達市場總需求正向更趨穩健增長的路徑回歸,其對通脹的拉動作用自將同步削弱。另外,全球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產能利用依舊不足,高盛研究顯示,全球經濟當前的產出缺口約4%;IMF最新數據則顯示,今明兩年,發達經濟體產出缺口分別為2.63%和1.87%,均大幅高于1980年以來0.76%的歷史平均值。在產出缺口接近歷史平均水平乃至完全消失前,全球大通脹缺乏物質基礎。 從貨幣政策全局趨勢和區域差異看,全球貨幣政策的全局趨勢方向一致,即均從過度寬松的一端向適度收緊的另一端移動,將逐漸對通脹產生抑制性影響。自去年起,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均已進入加息通道,歐洲央行上周的首次加息標志著發達經濟體也邁出了退出寬松的實質性步伐,而美聯儲也已基本確定于6月QE2到期后停止量化寬松,退出零利率政策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至于各經濟體在從過度寬松向適度收緊移動路線上所處的位置大為不同,本質上是全球通脹壓力存在巨大結構性差異的政策反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4月1日和11日,美聯儲三位最高級別官員中的兩位,即紐約聯儲主席和美聯儲副主席均在不同場合表示“不應對過早收緊貨幣政策過于積極”,這正說明,美國、乃至發達經濟體面臨的真實通脹壓力,要弱于外圍市場的臆測。 從預期的變化趨勢和結構特征看,有三個理由讓我們相信,通脹預期將發生有利于通脹壓力緩解的變化:首先,據IMF估算,2011年至2013年,發達市場的赤字GDP比率將從去年的7.61%降至6.9%、5.07%和3.98%,新興市場的赤字GDP比率也將從去年的2.91%降至1.46%、1.06%和0.91%。全球范圍的財政狀況漸次鞏固將增強市場對物價穩定的信心。其次,通脹預期的期限結構預示著通脹壓力難以持續加大,密西根大學的信心調查顯示,3月,美國一年期通脹預期上升1.25個百分點,而5年通脹預期僅上升0.25個百分點,這一期限結構說明,市場懷疑通脹的可持續性。再者,通脹預期本身具有較大易變性,一旦油價快速回調,新聞效應可能突然逆轉,進而引發通脹預期迅速回落。 從差異性的具體通脹成因看,全球大通脹受制于多重掣肘因素。比如,全球樓市整體處于低溫狀態,據高盛研究,今年美國房價可能還有5%左右的下跌空間,而部分新興市場的樓市則由于政策調控而面臨寒流。再如,全球食品價格上漲可能正接近尾聲,據高盛研究,過去7個月新興市場通脹高企,其中80%的漲幅源于食品價格上漲,而全球食品價格可能企穩將化解相應的通脹壓力。還有,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對國際跨境資本流動的實證研究顯示,流向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凈資本流動在全球利率水平極低、風險偏好極小和區域增長率差異極大的三重條件下將達到極值,在三重條件均滿足的特殊時期,凈流入新興市場的外國直接投資、股票投資流動、債務證券投資流動、銀行及其他私人資本流動的總值將占其GDP的3.2%,這個特殊時期結束之后,這個比例將降至2.5%。對應當前,三重條件正從滿足轉向不滿足,凈流入新興市場的跨境資本將從峰值逐漸回落。此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匯率升值壓力日趨加大,對此,IMF經濟顧問布蘭查德直言不諱:“為保持全球經濟增長,發達經濟體需要更多地依靠外部需求,與之相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則必須減少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相對于發達經濟體貨幣的升值是實現這一全球性調整的關鍵所在!卑殡S著主動或被動的貨幣升值,匯率變化對新興市場通脹的抑制力有望漸次顯現。最后,鑒于美元進一步大幅走弱的空間較為有限,而地緣政治動蕩也存在較大變數,因此,油價繼續大幅上漲并推動全球短期通脹的可能性較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