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山東省臨邑縣采訪了解到,近幾年來當地強力推進素質教育,一方面嚴禁文化課擠占音體美課程,恢復了停辦多年的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另一方面把以前承包出去的學校食堂全部收回,實行零利潤經營,結果全縣中小學生健康素質大為改觀,近視率明顯下降。臨邑縣教育部門這種敢于碰硬、迎難而上的做法,對于當前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教改、醫改具有啟示意義。 臨邑是個農業縣,經濟欠發達,但當地教育改革能夠取得突破,關鍵在于黨政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頭腦清楚,方法得當,敢啃“硬骨頭”,不怕得罪人。新醫改已過兩年,新教改已經起航,教改醫改要想在深水區取得實質性突破,這樣的勇氣和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多年來,教育、醫療領域的改革進展緩慢,距離老百姓的期待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困難重重,一些“硬骨頭”沒啃下來。以醫改為例,新一輪醫改實施兩年來,成效不斷顯現,但事關醫改全局成敗的公立醫院改革還有待突破。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財政支出比例不足,校際差距過大導致擇校泛濫,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高考改革雷聲大雨點小等等,都是新一輪教改中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要啃教改醫改中的“硬骨頭”,需要政府帶頭履行職責,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改革的公益導向。讓老百姓更便捷、更實惠地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教育服務,是政府的職責,也是醫改、教改要把握的基本準則。為了讓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回歸公益本色,各級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合理公平配置資源,同時,要堅決遏止各類教育和醫療機構的逐利沖動,絕不能允許他們隨心所欲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 要啃“硬骨頭”,必須設立改革時間表,加強執行力。執行規劃往往比出臺規劃更難,不折不扣地推進改革,改革藍圖才能變為現實。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已表示,要力求今年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上有重大突破,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路子。教育部也明確提出,要用三年時間緩解幼兒入園難問題。現在,國家一系列教改醫改試點已經部署下去,各地各部門必須設置“硬杠杠”,明確每項改革的時間表。同時要加大考核問責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來啃這些“硬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