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購物方式便捷、商品品種豐富、價格低得令人瞠目,團購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團購網站因此大行其道。同時,由于團購網站初期啟動資金很少,入行門檻低,也吸引了大批的入行者。據第三方分析機構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從2010年3月開始到現在,國內團購網站的總數已經發展到3265家。團購網站的商業價值在于實現網站、商家、消費者的“三贏”。但是,就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團購網站良莠不齊,團購行業弊端頻現,諸多問題開始為消費者所詬病。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前,便有網友爆料拉手網曾經在多個城市團購推廣過被晚會曝光的“田婆婆洗灸堂”,并附上拉手網南京站截屏圖片,曝光后此項目很快被拉手網刪除。隨后央視《3·15在行動》欄目曝光了拉手網不審核商家資質,通過后臺來更改團購人數造成團購商品火熱的假象。節目播出后,外界充滿了對拉手網內部管理混亂、流程缺乏監管的質疑聲。拉手網隨后立即啟動危機公關并發表聲明。在聲明中拉手網CEO吳波表示:對于發生這樣的事情表示非常抱歉,拉手網一定會加強管理,尤其是在商戶拓展人員的管理上。 從這一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作為業務運營主體,團購網站的規范性較差,網站與商家的合作契合度低,導致用戶購物安全性較弱。同時,由于團購行業缺乏嚴格的經營門檻,在市場需求、媒體煽動等作用之下,加入者較多,導致市場魚龍混雜。 面對團購業的“灰色亂象”,雖然國內相關管理機構頒布了一些管理辦法,但迄今為止并沒有一部完整的法規,加上網絡的虛擬性與寬泛性,更是加大了監管難度。如何整治這種團購亂象?筆者認為應該采取由外到內的治理方式。首先應該是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建立監督機制,提高團購進入門檻,并幫助團購企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其次,相關團購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應該對消費者負責,要對合作商家進行約束和管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得到切實的服務保障。對此,各大團購網站紛紛推出“先行賠付承諾”、“三重消費保障”等服務舉措,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雖然目前團購網站魚龍混雜,但行業整合是必然趨勢。經過一番混戰后,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會生存下來。我們也應該看到,團購模式在中國剛剛發展一年,其生命力旺盛,相關部門在加強監督的同時,應該積極引導其發展方向,也需要避免下手過重導致給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