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告訴美國朋友,觀察中國,不能只去京滬等大都市,也要了解中國的“縣域經濟”,因為這是中國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交集的基本運行單元。美國朋友告訴筆者,觀察美國,同樣不能只去華盛頓和紐約,一定要了解美國的中小城市,因為這里承載著美國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愁和企業家的創業夢想。
在美國,行政建制是“州-縣-市”的格局,與中國的“省-市-縣”格局不同,美國的各個城市乃是經濟運行的基本細胞。日前,美國科羅拉多州格倫代爾市的市長拉里·哈特和筆者在咖啡廳暢談了一番,從這位市長每天在忙些什么或許能夠品出美國經濟大環境和民眾生活的真實滋味。
頭戴棒球帽的哈特活力充沛,帽上印著“美國橄欖球之城”的城市名片,位于丹佛市的這座“城中城”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卻是美國第一個擁有職業橄欖球場的小城市,哈特希望能吸引更多球隊去當地比賽、消費。他坦言做市長不易,這座移民新城盡管人口不足5000,當地通用的語言卻多達29種,零售、餐飲等服務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
這位自32歲開始從政的建筑系畢業生每天的生活可以概括為“早上圍著山城轉、中午圍著飯桌轉、晚上圍著家人轉”。年薪僅有區區1.5萬美元,但哈特很享受在格倫代爾的生活,也享受市長這份工作給他帶來的挑戰。習慣于早起的哈特早上六點多就會起床,在山區騎自行車鍛煉,八點半送兩個孩子上學,九點到辦公室;上午和六個其他市政府的同事忙著處理公務和開會,中飯餐桌是哈特的另一張辦公桌,他經常要和社會各界人士邊吃工作午餐邊談工作;每周除了有一兩個晚上在外應酬以外,五點半下班后他一般都回家陪妻兒吃晚飯。
和華府不同,遭受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很多州和城市都經歷了失業率攀升、房價縮水、稅源減少等艱難局面。美國全國城市聯盟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由于居民消費謹慎和房產價格縮水,作為地方主要稅源的消費稅和房產稅受到沖擊,美國87%的城市去年出現財政吃緊的狀況,如何彌補財政空洞成為美國很多州長和市長的頭號難題。
科羅拉多州今年1月份的失業率依舊徘徊在9.1%的高位,不過哈特承認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幸運的,當地的酒店、餐館、商場沒有出現明顯裁員的跡象。
美國各州和城市的稅收結構差異頗大,因為格倫代爾市六成的稅收都來自消費稅,當地8.1%的消費稅中的3.75個百分點歸市政府、剩余4.35個百分點歸州政府。兼任當地商會主席的哈特對于在當地經營的企業數目如數家珍,近年來年均新增兩成的商家給當地消費帶來了新鮮血液。但是,周邊一些稅源更依賴房產稅的城市就沒這么幸運了。
不過,市長兼任當地商會會長的現象本身就說明了美國許多城市眼下對于招商引資的不遺余力。其實,這也是時代的風向標。美國全國州長協會主席、華盛頓州州長克里斯·格雷瓜爾最近預測,未來兩年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缺口將高達1750億美元。兼任丹佛市大區市長聯盟主席的哈特說,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大區40個城市的市長正在籌劃建立美中合作區,希望吸引中國企業落戶,同時拉動美國地方經濟發展。華盛頓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本月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各州和地方城市債務高攀、預算壓力增大的背景下,美國對于外國投資不應再設置高壓線,因為外國投資對于加強美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環保等產業的發展顯得極其重要。
努力未有窮期,只能擔任兩任共八年市長的哈特明年將卸任,他打算把卸任后的精力傾注在當地商會上,為這座只有60年歷史的新城創造更多商機。在此安家立業的他明白,只有企業經營興隆,當地居民才能談得上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