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今年上半年我國通脹勢能依然強勁,尤其輸入型壓力顯著。筆者認為,實現今年CPI增長4%目標,應積極建立削弱通脹向國內輸入的機制,謹防輸入型通脹的雙重效應:一是受世界經濟復蘇加快以及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影響,原材料、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或將給我國物價帶來“疊峰效應”;二是國際通脹壓力趨向長期化,或將對我國通脹形成“發酵效應”。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價格體系差距。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在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大環境下,客觀上要求這些新興市場國家補上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價格差距,所以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出現較高通脹率會是一個長期趨勢。這可能是一個新興市場國家與國際市場接軌進程中的特有現象,也是發展中國家為了享受全球化利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
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具有內在的通貨膨脹傾向,而短期內這種局面難以有效改觀,“印鈔機現象”將與輸入型通貨膨脹長期并行。國別貨幣充當世界儲備貨幣給貨幣發行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尤其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它們可以利用中心國的地位向外圍國轉嫁危機,通過輸出通貨膨脹掠奪財富,來換取自己國內的宏觀經濟穩定。20世紀70年代金德爾伯格建議得到實施后,完全的信用本位使得以美國為代表的中心國可以無限制地實施這種財富轉移策略。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美、日等中心國一再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妄圖通過濫發貨幣制造通脹預期來擺脫國內通貨緊縮,然而國內實體經濟不給力,其他國家和地區復蘇步伐較快,誘使嗅到利益腥味的“貨幣洪災”猛烈沖擊著新興市場國家的堤壩。
我國要素成本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劉易斯拐點”的逐步到來,人口紅利的優勢將不復存在,“世界工廠”將告別廉價時代。然而,同為制造業大國的印度、越南等國,由于受國內勞動力或規模較小或素質不高以及政府效率低下等因素制約,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較慢,這些國家生產和出口的增長不足以抵消我國成本上升對世界的影響。因此,未來我國將與各國共同面臨世界制成品價格上漲的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我國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依存度逐步提高,我國經濟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60%,體現在各主要大宗商品上,原油逼近55%,鐵礦石達到60%,大豆接近80%,棉花超過30%,決定了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漸趨剛性,國際市場價格變動通過國際貿易、貨幣供給、成本傳導等途徑,對我國物價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經濟結構失衡是通貨膨脹向國內輸入的隱患,而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國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產生了很多積弊,經濟結構失衡嚴重,原材料、能源資源以及糧食等結構性短缺,在國內供給無法有效增加的情況下,只有通過進口調節平衡。但是,當國際市場上我國進口需求占據較大部分的原材料、能源資源以及糧食價格上漲時,國內市場上與這些商品相關的上下游產品價格攀升,導致物價上漲壓力進一步傳導和擴散。
通貨膨脹歸根結底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管住貨幣意味著抑制通貨膨脹成功了一半。但是,在我國控制貨幣供給面臨很大困難,基礎貨幣投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匯占款,這些高能貨幣通過貨幣乘數放大會演變成巨大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維持規模較小的外匯儲備,減輕外匯占款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壓力,但是這樣就意味著我們在國際金融市場巨大的匯率風險面前幾乎赤手空拳,最后有可能在國際貨幣危機的狂風驟雨中被卷走一切。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只能暫時選擇忍受流動性泛濫的代價,付出治理通脹的高昂成本,來維持龐大的外匯儲備,以維護我國金融安全。
治理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脹,必須避免輸入型通脹壓力與國內物價上漲相互疊加,預防國際通脹環境的“發酵效應”,以免造成通脹的持續壓力。我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宏觀經濟健康平穩運行,這是阻斷通貨膨脹向國內輸入的根本途徑。繼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控制外匯占款的投放,將匯率政策納入到貨幣政策框架下使之從屬于貨幣政策,注重對外匯儲備的預測來加強基礎貨幣調控,在保持匯率穩定的同時對匯率失調給予足夠重視。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的情況下,要給市場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信號,而不是按照市場想象的空間和幅度來調整匯率,使市場相信政府捍衛匯率政策自主性和穩定性的決心。
要建立外匯、能源、戰略物資等綜合儲備體系,尤其是增加石油、煤、鋼材等重要物資的國家儲備,一旦國際市場發生大的價格波動,政府可以動用相應儲備,平抑國內市場價格波動,避免國際市場變化對國內宏觀經濟產生重大沖擊。
在國際上,我們要盡力遏制國際貨幣體系中心國濫發貨幣的道德風險,敦促各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切實維護自身貨幣穩定,以便從源頭上削減、消除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這就需要不斷提高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組織中的地位,增加我們的話語權,竭力遏制美、日等國轉嫁經濟危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