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客觀反映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進展和成效,系統總結創新型企業的成長規律,科學引導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在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的支持下,自2009年起編撰出版大型系列年度報告——《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0》于2月26日正式發布。
《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2010》系統總結和分析了2009年以來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進展及政策演進,對458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的創新發展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
創新投入方面,458家企業2009年研發經費(R&D)支出總額達到2434.9億元,占全年全國R&D支出總額的42.0%,R&D強度(R&D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86%,遠高于0.96%的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R&D強度。創新型企業已經成為研發投入的重要力量。
發明專利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產出之一。據統計,458家企業2009年發明專利申請數達到36613件,占全年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數(31.5萬件)的11.6%,占全年受理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數(19.5萬件)的16.8%;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達到12738件,占全年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數(12.8萬件)的9.9%,占全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數(4.7萬件)的17.9%;截至2009年年底,企業擁有的授權發明專利總量達49412件,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12.8萬件)的23.1%。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年底,458家企業主持制定過的國家技術標準4730件,主持制定過的行業技術標準3832件。
458家企業都建立了內部研發機構,許多企業研發機構被認定為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據統計,458家企業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337家,占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575家)的58.6%;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29家,國家工程實驗室55家。
有394家企業與國內外科研院校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項目,162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參加了各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在2010年《財富》500強中,中國內地入圍企業達到了創紀錄的43家,其中有27家已經加入創新型企業建設的行列,18家被命名為創新型企業,分別占43家中國內地入選企業的62.8%和41.9%。
有相當一批創新型企業成為中國企業實現跨國成長的先行者,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全球創新資源,提升全球競爭力。如近年來華為、中興通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吉利汽車、中國化工、邁瑞醫療、萬向集團等一批創新型企業率先通過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跨國并購、建立國際研發戰略聯盟等方式,在全球范圍獲取和整合創新資源,形成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據對458家企業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的資產總額達到19.3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13.1萬億元,增加值達3.3萬億元,利潤總額達8597億元,上繳稅費總額達11841億元。
創新型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顯著。據統計,458家企業2009年創造的增加值達到3.3萬億元,占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8%,占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的24.6%;企業上繳稅費總額達11840.9億元,占全年全國稅收收入的19.9%。
許多創新型企業都是所在區域的骨干或龍頭企業,如在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產基地長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沙中聯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3家國家創新型企業發揮了龍頭作用。形成以三家企業為龍頭,帶動其他21家主機企業及400余家協作配套企業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類似的還有深圳的華為和中興通訊,青島的海爾和海信等。
創新型企業對行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支撐明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0年(第24屆)電子信息百強中,前10名企業有9家進入創新型(試點)企業行列;前20名企業有14家進入創新型(試點)企業行列。創新型(試點)企業已經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