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聯合專訪,在回答網友問題時,溫總理說,我對抑制房價還有信心,保障性住房的責任書關鍵在于決心。(新華網2月27日) 近幾年,在每年全國兩會之前,總理與網友都有一次“約會”,話題從政治、經濟、社會到民生,基本無所不談。在我印象中,幾乎每次總理的訪談,輿論關注點都集中于房價問題,新聞標題幾乎都是“總理有信心管好房價”或者“總理有信心抑制房價”,但今年這次總理訪談,輿論關注點明顯比以往多了。 我注意到幾大門戶網站對這次總理訪談的報道,有的關注點是總理有信心控制房價,有的關注點是今年將提高個稅起征點,而有的媒體則關注戶籍制度改革,等等。輿論對總理訪談的關注點何以從單純的房價問題走向多元化?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毫無疑問,輿論對總理訪談的關注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民意。之前,輿論普遍關注總理談房價問題,說明房價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而今輿論關注角度多元化,則說明還有不少與房價同樣重要的問題亟待解決。 不同人對這次總理訪談有不同印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總理訪談處處不忘民生。無論是談及幸福、物價、房價、個稅,還是就業、戶改、醫保、退休、流浪兒童等,基本都說到了公眾心坎上,幾乎每一句話對于處于社會變革轉型期很多迷惑、不解、彷徨的公眾來說,都可謂是一針“強心劑”。 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房價。總理在談到房價問題時表示,抑制房價我還有信心;我不僅要做這樣的表態,而且要付出實際行動。實話實說,由于房價在一輪又一輪宏觀調控中不但上漲的步伐沒有停止,而且漲幅驚人,民間對于抑制房價的信心不斷在喪失。但總理卻明確表態沒有“灰心”。 總理有信心抑制房價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有實際行動為證。一方面是對商品房價格的抑制從去年以來不斷在加碼,從新“國十條”到“國八條”,貨幣、限購、稅收、土地等方面的調控力度十分罕見。另一方面,住房保障力度前所未有,不但今年計劃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而且總理明確表態今后五年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這些保障性住房如果分配公平,將會對中國樓市和民生改善產生深遠影響。 顯而易見,公眾對抑制房價是否有信心,完全在于政府是否有信心。總理多次表態有信心抑制房價,這不但能增加公眾的信心,而且也是在鞭策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給力。 在我看來,輿論從過去的單一角度聚焦總理訪談,到如今從多個角度關注,深層原因在于,今年恰好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一系列民生問題和經濟問題需要在今年來定調并做出安排。因而,網友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更為全面也更為深刻,而總理對民意的關切也做出了比較滿意的答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