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在今年春節格外流行。但在一些QQ群中,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過年回家開銷過大,影響幸福指數,還不如留在城里。春節期間,湖北門戶網站大楚網在網上發起了“春節開銷”的調查,讓網友在網上曬曬過年的開銷及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網友開銷超過5000元,二成的網友感到沒有幸福感,近半網民認為壓力來源于開銷過大。 回家過年,本是很幸福的事,因為這是與家人感情交融的最佳時節,但因為錢包的“羞澀”而使回家的腳步顯得很是沉重。有一些人想回家過年,卻又害怕歸鄉,怕派發紅包、怕走親戚、怕被父母催婚。這部分人被稱為“恐歸族”。“恐歸族”的恐懼并非空穴來風。過年“不幸福”,這實在令人糾結。 過年,是感情集中的投放期,是親朋好友交流的融洽期,開銷必不可少,但過多的開銷卻讓那些腰包不鼓的人很為難。如果過多的人感受過年的開銷壓力,就會使過年成為一個難以繞開的“結”。年本是幸福的一種形態,而躲年、“恐歸”則減輕了幸福的分量。 “春節開銷”多少才合適?這是個偽問題“春節開銷”應該量力而行,不該打腫臉充胖子,但在現實面前,有些人是拉不下面子的。明知道自己能量不足,卻仍然要擺譜。不可否認,現在的“春節開銷”是比以前增加了許多,連壓歲錢都是以千元為底數了。但畢竟每一個人的經濟情況不同。過年過的就是“幸福”,既然自己的錢包不鼓,無妨以實情相告,在筆者看來,實話實說要幸福得多。 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年的形態會更具時代感、層次感,但過年回家,和家人團聚是不變的,其中充溢著的是愛。讓愛做主,過年就變得輕松。父母對回家的孩子,著眼的是“回家”,而不是帶多少錢;親朋好友著眼的是“團聚”,而不是奢華。當庸俗的攀比風遠離過年,讓歡歌笑語充滿過年的每一分每一秒,“恐歸族”就會成為一種記憶,而不是沉重的現實,“春節開銷”就不會成為幸福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