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渝、滬兩地同時出臺房產稅實施細則,并于28日正式試行。至此,這只政策靴子總算落了地。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房產稅這只政策靴子,到底能不能遏制住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投資和投機,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這才是公眾最關心的。
縱觀渝、滬兩地的房產稅政策,從政策的設計和立足點來看,渝版的殺傷力顯然要大于滬版,不僅稅率要高出一截,范圍也要大出一塊。正因如此,各方對兩地房產稅政策的評價是:渝版兇狠,滬版溫柔。甚至有評論稱,滬版房產稅政策不會對住房投資和投機產生多大影響。
顯然,寬嚴不是評價政策效果好壞和作用大小的根本標準,而要看是否適用。只有適用的,才是最好的。那么,渝、滬兩地的房產稅政策,到底哪個版本更適合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更有利于對房地產市場實施調控,更能有效遏制住房的過度投資和投機呢?
從渝版實施細則來看,房產稅的征收對象包括:獨棟別墅,不管存量房還是增量房均要征稅;房價達到當?shù)鼐鶅r兩倍以上的高檔公寓也將征稅,且稅率隨著房價的提高而提高,一旦房價達到均價4倍以上,將按1.2%的稅率征稅;在重慶無戶口、無工作、無投資的“三無人員”在重慶所購房產,購買兩套以上住房的從第二套開始征收房產稅。
這樣的政策是頗具殺傷力的。盡管目前重慶的房價沒有達到一線城市水平,甚至沒有達到一些二線城市的水平,超過當?shù)鼐鶅r兩倍以上的房產比例不超過30%。但是,政策的設計顯然不是只針對眼前,而且更關注未來。也就是說,要通過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把重慶的房價穩(wěn)定在多數(shù)人能夠承受的水平上。如果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當然是最佳的結果了。而若將這一政策推廣到全國,至少可以保證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不再步一線城市的后塵。
反觀滬版實施細則,不僅稅率的設計要遠低于渝版的1.2%,而且征收范圍也是“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維護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雖然不排除這與上海作為一線城市的特殊背景有關,但是,作為一項老百姓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的政策,在設計上就首先保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政策的公平性、公正性就難免會受到質疑。
我們并不否認政策設計者有自己的考慮,但需要厘清思路的是,目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決不是一個“亂”字所能概括和形容的。從個別地方政府到一些開發(fā)商,再到各類住房投資、投機者,無一不是在用制造泡沫來牟取利益,甚至是暴利。如果政策的設計不能對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產生刺破力,就會失去政策制定的意義和作用。從這一點上看,渝版房產稅可能更適應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更有利于打擊住房投資和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