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一民營企業家鐘馨稼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捐贈1000萬美元,資助該校伯恩斯工程學院開發清潔電池、太陽能以及可持續交通研究。河濱分校校長提姆·懷特稱這是該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民營企業家向發達國家的大學捐款,并資助該校伯恩斯工程學院開發清潔電池、太陽能以及可持續交通研究,這在中美發展史上確實少見,具有標本意義。 隨著高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跟上世界高科技發展的潮流成為包括中國民營企業在內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在這種大趨勢面前,誰抓住這個機遇點,誰就能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不被快速發展的科技革命拋得很遠。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企業家大智大勇,明辯方向和目標,大手筆、大氣魄、不惜血本地勇敢向高科技投入。而美國大學是高科技研究的中心,許多研究領域在世界獨占鰲頭,獨領風騷,這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看好美國大學的關鍵點。用資助的方法直截了當地投向具有研究能力的學科即是“借力打力”的好方法,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到一流的高新技術,這對于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民營企業來說,則是一種即經濟又快捷的方法,對于加速中國民營企業借助美國大學研究成果推進產業化,進而提高“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亮麗轉身,從而促進“中國制造”能力和水平更上一層樓。 現在,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聲聲緊迫,加快企業產品升級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對于中國民營企業來說,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獲取的機遇稍縱即逝,抓住高新科技發展的黃金期,對于做大做強中國民營企業意義重大。此時此刻,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新技術來幫助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撐。中國目前在高科技研究、開發領域所處的位置與高度發達的美國相比,差距絕不是一星半點,正是看到了國內科研能力與美國科研能力的差距,用資助的方式向美大學捐款,比直截了當用錢到美大學去購買技術要方便得多,也規避了美國高技術出口對中國限制的壁壘,使產學研對接變得非常便捷與順暢。正是看準了新能源將成為世界產業發展的主潮流和高技術運用上的特殊性,此舉真可謂一舉幾得。 中國民營企業家向美國大學捐款,說到底是一種企業家的個人行為。表面上看起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出手大方,目的性不強,但從實際上講,中國民營企業把“寶”壓在美國大學那一頭,實際體現出中國民營企業正從國內科技發展的小視野轉向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大潮流,這種跳出小圈子,投入大世界的胸襟,必定給中國民營企業吸收到世界一流科研技術,把產業化進程不斷推向前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有眼光、有目標、有選擇的投入,實際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產品和技術,也為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獲取更大的企業回報鋪平了道路。這對于中國民營企業是一個啟示,獲取高科技研究成果,不僅要立足國內,而且要放眼世界;通過不太長的時間,加速中國企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速度和效率,促進中國企業縮小與國際企業科技水平的差距,在中國企業國際化、多元化的進程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