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心城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案(征求意見稿)2011年1月23日向社會公布。在這個方案中,廣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終極目標是,積極落實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力爭2015年公共交通占機動車出行比例70%。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期待的改革目標。但是,筆者也有一點小小的擔心,那就是在治理城市擁堵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逆調節現象。 一個城市增加私家車的使用成本,可能會導致私家車的購買和使用數量下降,但是,卻不會對公務車使用成本產生影響,因為公務車的使用者對使用成本并不敏感。在此情況下,部分“私家車”可能會以掛靠黨政機關或者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名義繼續存在,從而使廣州市這場改革的邊際效用逐步降低。 因此,廣州市在治理交通擁堵現象的同時,不妨進行公務車改革,通過嚴格控制公務車的數量,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在公務車改革方面出現了許多誤區。無論是貨幣化改革,還是限制大排量公務車消費,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是徹底取消公務車,讓廣州市公務員帶頭乘坐公交車輛。這樣既可以顯示廣州市政府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的決心,縮小干群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又可以減輕政府公用車方面的開支,改革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國在公務車改革方面已經陷入奇怪的邏輯循環之中——制定公務車改革方案的公務員,恰恰是公務車的受益者。因此,由政府提出公務車改革方案,就好像抓著自己的頭發跳起來一樣。走出這一怪圈的根本途徑是,將公務車改革方案交給人民代表大會,由人大代表決定公務車改革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公務車自我改革的怪圈,徹底繞開既得利益集團。當然,由于各級人大代表中80%來自于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因此,將公務車改革方案提交人大,仍然無法走出自己改革自己的歷史窠臼。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由市民以投票的方式,制定公務車改革方案。 廣州市政府公布治理擁堵方案征求市民的意見,這是民主決策的良好開端。但在筆者看來,解決城市中心區的擁堵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關鍵是要由各級黨政干部率先垂范。如果限制私家車的使用,導致公務車的使用效率提高,那么,非但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狀況,反而會使得公務車配置數量進一步膨脹。 公交優先是大方向,但是,黨政干部帶頭乘坐公交車才是改革的核心問題。如果倡導市民乘坐公交車,而黨政官員卻繼續享用公務車,那么,這場改革必然會虎頭蛇尾,治理交通擁堵的預期目標不可能實現。 多年前筆者在北方一個城市調查時發現,當地政府限制私家車的數量,絕大部分私家車主很快通過各種關系掛靠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從而使得政府治理交通擁堵的目標徹底落空。前車之鑒,希望廣州市政府從善如流,在治理交通擁堵方案中不僅明確公交優先的原則,而且明確規定黨政干部必須帶頭乘坐公交車。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交通成本,并且從根本上治理交通擁堵現象。 治理交通擁堵是公車改革的契機。希望廣州市政府能夠借此機會,對廣州市公務車進行科學統計,并在此基礎上封存公務車,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必須乘坐公交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廣州市治理交通擁堵的改革不會走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