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兩會”的陸續召開,GDP“十二五”“翻番潮”正在各地上演,這也引起了多家媒體的報道。日前,《瞭望》新聞周刊曾做過一份詳細的統計,在安徽、福建、重慶、天津、貴州、黑龍江、廣西、陜西和云南等多個省市區的初步規劃中,都有著類似直接或間接表述——“到2015年,全省(市、區)經濟總量比2010年翻一番。” 在聚光燈打在地方GDP“翻番潮”上時,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很多地方也同時提出了未來5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奮斗目標。例如,今年的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而其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是12%。廣西的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增長10%。如果繼續檢索安徽、重慶等地的數據,也可以發現類似的“雙翻番”。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概因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之下,經濟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已經成為政策趨勢。于是我們看到,地方GDP和居民收入捆綁在一起的“翻番潮”。 經濟與居民收入同步高速增長,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經濟發展模式。倘若5年后,各地都能夠兌現這份給民眾的承諾,那么生活在上述這些地方的人們有福了。 不過,“十二五規劃”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因此,“雙翻番”既是藍圖,更是承諾;良好愿景能否實現、如何實現,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對很多地方來說,未來5年要想實現GDP翻一番可能并非難事。然而,在缺乏整體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缺乏既往本土經驗、以及地方經濟仍然要靠投資拉動的前提下,想讓居民收入5年也翻一番,則不容樂觀。有些地方“雙翻番”背后的非理性情緒,令人擔憂。 實際上,現在正在高唱“雙翻番”進行曲的,大多數是中西部省份,而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調門則要低多了。 北京一方面調低了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一方面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長目標,通過這“一降一升”才讓二者同步在8%。而北京2011年居民收入增長目標是7%,比十二五的目標還要低一點。北京之外,上海、廣東、浙江的目標也都在8%上下。這說明,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市,要想實現經濟與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長,也并非易事。欠發達地區,“雙翻番”將會面臨怎樣的困難和挑戰,能否如期實現,仍屬未知。 另一層隱憂則是,假如地方政府片面追求“雙翻番”,將這些政績目標層層分解下去,是否又會導致新的“資源超載”和環境污染?如果這樣的情況普遍出現,“雙翻番”的社會價值則需要重新考量。當然,也許,到了5年后交卷的時候,有些地方完不成指標,于是靠數字注水而實現翻番。 一般來說,在各地的十二五規劃中,GDP和居民收入增速目標,都屬于預期性的,不具備強制性。不過,眾所周知,在政績的考核和地方官員的追求中,GDP指標最硬,這決定著官員的升遷;而居民收入的指標“較軟”,即便完不成也沒有太大影響。 因此,現在最值得警惕的是,個別地方在“唯經濟增長至上”不合政策潮流之時,將居民收入綁架在經濟增長的政績戰車上,以居民收入翻番的名義為GDP“大躍進”闖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