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萬元背后的種種弄虛作假、欺騙隱瞞甚至是個人利益、部門利益的糾葛,是典型的“見光死”,也是這筆錢能成為林州“核心利益”的關鍵所在。 現實往往比連續劇還要波折,比如“林州停暖”事件。寒冬停暖這個確定無疑的事實,引來一而再、再而三的質疑、回應、曝光和解釋,直至“涉嫌套取補貼款緊急關!钡膱蟮,真相一步步逼近。 與媒體不斷深入調查對應的,是林州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的回應。無論是市長信箱“節能減排所需”的回復,還是該市副市長的“安全隱患”說,或是“有關方面”的技術改造說、預案失敗說,種種堂而皇之卻真假莫辨的托辭,竟然都出自當地政府之口!而關停電廠造成停暖的真正原因,也正掌握在他們手中。 從輿論與林州的一次次交鋒和互動中,我們無疑能發現當地政府的“價值選擇”。重重借口和種種托辭包裹著的真相,正指向林州的“核心利益”。 為了這個核心利益,可以棄公眾利益于不顧。三九寒天,溫暖無疑是最大的公共利益之一。無論出于什么考慮,選擇停暖,都是選擇忽視民生、選擇損害公共利益。作為一種公共服務,供暖本應是政府的必然職責,更何況還有供暖費的收取在前?可以說,在當地政府一系列的利益糾葛中,公共利益是最可有可無的一個砝碼。 為了這個核心利益,也可以棄國家政策于不顧!肮澞軠p排所需”之所以能被當做“第一張牌”打出,正因為這是一個“硬指標”。而這一政策指向的,是群眾短時期內難以切身體會到的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等。以這樣重大的、具有壓倒導向作用的政策,作為推卸責任的借口,無疑確保了“政治正確”。 為了這個核心利益,甚至可以玩苦肉計一類的“轉移視線法”。當節能減排的借口遭來廣泛質疑,當地政府開始往自己身上打板子。無論是“安全隱患”,還是“技術改造”、“預案失敗”,實際上都是“工作失誤”。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難免的,在本質上屬于“能力問題”甚至是“條件問題”,無涉大局,無涉欺騙,更無涉貪腐。 云遮霧罩之下,“核心利益”卻是如此簡單,不過是一筆“上大壓小”的補貼。這一方面是“騰籠換鳥”的政績,即使沒有統籌決策,冒著欺騙和違規的風險,也要趕緊上馬;另一方面則是可能存在的利益糾葛。正如相關報道所言,2300萬元補貼,用于安置的費用不到1000萬元。 面對種種利益,孰輕孰重,當地自然有他們的選擇。2300萬元補貼,數目不可謂大2009年,林州市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了8億元。而其后的種種弄虛作假、欺騙隱瞞甚至是個人利益、部門利益的糾葛,卻是典型的“見光死”。正如電廠違規在例行檢查中被發現后,林州被責令退還2300萬元,并處數百萬元罰金。正如停暖一事招致的“相關監察部門”調查,更可能引起極大震動。而這些,可能才是這筆錢能成為林州“核心利益”的關鍵所在。 “政府的全部藝術在于誠實!比绻垓_與造假侵入了權力的運行,執政基礎也必將遭遇不信任的侵蝕,最終導致“政府失靈”。在這個意義上,林州的問題,與浙江樂清、湖北石首、貴州甕安的種種事件中地方政府面臨的困境,本質上正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