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最北部的林州市大面積停暖事件牽動著公眾的心。據《新京報》報道,這起停暖事件的原因并非是林州市為完成節能減排指標,而與林州市涉嫌套取國家“上大壓小”補貼被查有關。 在一個號稱“千年極寒”的年份里,林州市發生了大面積停暖事件,那些突然失去熱源的市民們正經歷著嚴寒帶來的煎熬。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并非是因為技術故障造成的意外事故,而是由林州市有關部門下令關停了供暖設備,直接將市民們推進了冰窖中。原來,2007年,林州市為了上大唐火電站2×30萬千瓦機組項目,主動提出“上大壓小”,關停剛建成3年的林州優創火電廠,并由此獲得2300萬補貼款。2010年年底,優創電廠仍在發電的行為被國家發改委查出,林州市遂炸掉正在供暖的電廠冷水塔和煙囪,造成全市停暖。究竟是哪些人導演了這場停暖大戲,從目前的報道中還看不出來。可以確認的是,林州停暖事件的相關責任人至少有三宗過錯。 首先,貪字當頭,騙取補貼。誰都知道,小火電能耗大,發電效率低,與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相悖,需要逐步加以淘汰。林州市投項目審核部門所好,不顧關停小電廠的條件尚不成熟,虛構“上大壓小”的轉軌計劃,弄虛作假套取國家關停小火電的補貼,這是不折不扣的行政違規行為。 其次,罔顧民生疾苦,強行毀滅“罪證”。紙里包不住火,林州市小火電廠仍在發電的事實被國家發改委察覺,行將啟動問責機制。林州市為了逃避懲罰,炸掉正在供暖的設備,以造成電廠早已關停的假象。在各地轟轟烈烈的拆遷運動中,拆遷者屢試不爽的一招就是“先強拆,再補償”。在一堆廢墟面前,被拆遷者往往只能就范。林州市的做法顯然也是秉承這一思路,即使有關方面前來核查,也已死無對證。在停暖事件的主導者心目中,毀滅“罪證”是第一位的,哪怕造成全市停暖、百姓受凍也在所不惜。 第三,編造故事,推脫責任。林州停暖事件引起了全國公眾的關注,要求追查此事的呼聲響徹云天。林州方面一會兒說火電廠設備有隱患,一會兒說大唐火電工程進度慢,甚至還抓了一頂“節能減排”的帽子戴在頭上,然而這些說法很快就被證偽。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林州市在事發后并無悔過之心,而是一意逃避責任,終于越陷越深,致使局面幾乎不可收拾。 顯然,林州市主導“上大壓小”項目的官員對此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下一步,國家監察部門應該徹查此中欺上瞞下的所有貓膩,并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懲。此外,透過這起荒唐的事件,我們也能發現經濟領域中項目審核制的一些深層弊病。中央部委掌握著重大項目審核的大權,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爭奪項目資源展開了不擇手段的競爭。在公開的項目說明書中,他們會根據文件精神所需編造出種種美好的前景。而在私下的“跑部錢進”中,他們又不惜血本地滿足某些審核者的種種欲求。林州停暖事件以及以往的種種問題項目說明,這種缺乏民間力量參與的政府內部審核,往往難以全面掌握項目準備和推進的真實情況,極易造成立項失誤,留下無窮后患。還有就是,林州市在事發后的應急反應不是知錯就改,而是炸塔停暖,以更大的錯誤掩蓋先前的錯誤,暴露了有關官員只管應付上級檢查、不顧百姓感受的錯誤施政思路。歸根結底,這也是因為對官員的考核權主要操之于上級,而民意歸屬所占權重太低。 因而,要想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無論是項目審核,還是官員去留,都應該加大民間力量參與的力度和深度。假使官員們在做決策時首先想到的是治下百姓一雙雙犀利的眼睛,他們也就不敢胡作非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