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年鐘聲敲響,歐元區迎來第17位新成員——愛沙尼亞。無論是對這個波羅的海國家,還是對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元區來說,這次納新都具積極的意義。 愛沙尼亞地處波羅的海東岸,曾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宣布獨立并開始向歐盟靠攏。2004年,在歐盟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容中,愛沙尼亞和其他9個中東歐國家一道加入了歐盟。時隔7年,愛沙尼亞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歐元夢,成為波羅的海三國中率先使用歐元的國家。 從經濟規模上來看,愛沙尼亞屬于“小字輩”,預計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現值計算僅為190億美元,在歐元區17國中僅超過馬耳他,位居倒數第二。而愛沙尼亞是歐元區成員中人均GDP水平最低的一個。 為了加入歐元區,愛沙尼亞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多年來,愛政府一直致力于抑制通貨膨脹、控制財政赤字和穩定匯率,以滿足加入歐元區的條件。 和近年來陸續加入歐元區的中東歐小國一樣,愛沙尼亞也是希望能夠靠著歐元區這棵“大樹”好乘涼。加入歐元區將給愛沙尼亞帶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有利于愛沙尼亞在經濟發展中降低商業和融資成本,創造就業。 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此前一天發表的聲明所說的那樣,歐元將會改善每一名愛沙尼亞人的日常生活,讓愛沙尼亞人今后前往歐元區其他成員國變得更加便捷,因為他們再也不必為兌換貨幣而煩惱,也不必支付由此而產生的費用。 不過,愈演愈烈的主權債務危機也讓曾經對加入歐元區滿懷憧憬的愛沙尼亞人心里有點忐忑,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是搭上了怎樣的一條船。 愛沙尼亞財政部長于爾根·利吉說,愛沙尼亞就像是大海里一艘掛在大型郵輪上的小船,不論是否有風暴,還是在大船上感覺更好。 對于歐元區來說,艱難時刻喜迎“新丁”猶如寒冬中的一絲溫暖,有助于提振信心。巴羅佐說,此舉向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那就是歐元對于歐盟成員國來說仍然具有吸引力,并會給它們帶來穩定。 自1999年成立以來,歐元區由最初的11國擴大至如今的17國,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覆蓋人口3.3億,與擁有3.1億人口、經濟總規模14.6萬億美元的美國不相上下。 歐元自誕生以來歷經波折,但歐元作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的地位并未動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在全球總值近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所占比例接近61.3%,歐元資產約占26.9%。 雖然愛沙尼亞的加入無法將歐元拖出主權債務危機的泥沼,但此舉證明,歐元夢仍在延續,歐洲一體化的信念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