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一年來新聞不斷,從給予希臘援助,到出臺一攬子救助計劃,到2010年12月17日決定建立永久性救助機制,危機一步步蔓延,歐盟的援助一級級升高。問題弄錯、方向搞錯,歐盟其實是步步入套,不可自拔,援助措施越給力,其毛病越是病入膏肓。 一年前,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開始下調希臘主權債信評級,希臘危機爆發。但是,希臘一直聲稱自己不需要救助。直到希臘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到10%左右,歐盟聯合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才與希臘在2010年4月底達成了110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然而曇花一現,5月初希臘局勢呈現爆炸性,2年期國債收益率逾越20%大關,完全喪失了在國際市場籌資的能力。在希臘瀕臨違約的關頭,德國克服國內的反對,帶領歐盟出臺了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該計劃出臺后,希臘2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下降至7%區間,希臘危機局勢得到緩解。 好景不長,2010年11月希臘2年期國債收益率再次站在10%以上,葡萄牙、西班牙局勢也逐漸惡化。也是在這個月,愛爾蘭的債務危機再次爆發。在援助愛爾蘭以后,歐盟和IMF的池子里,還有6650億歐元沒有動用。按理說歐盟不應該急匆匆再度為援助計劃開峰會。7500億歐元的計劃,可以滿足萬一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債務危機同時爆發的援助需要。目前該計劃只用了不到12%的資金,逼得歐盟出臺永久性的援助機制,是因為7500億歐元的巨額資金都無法穩定市場的信心。在西班牙之后,意大利、比利時都露出危機的前兆。如果局勢進一步發展,法國也無法幸免,歐元區將徹底分崩離析。 從不援助希臘,到出臺1100億歐元計劃,再到7500億一攬子援助計劃,再到永久性的援助機制,歐盟總希望通過援助能讓市場信心恢復。但資金規模步步提高,市場的信心卻是步步低沉,歐盟在援助的問題上,已經騎虎難下。所謂援助,只不過是把問題延后。前文已經提到,援助從希臘到愛爾蘭,不久可能就蔓延到葡萄牙、西班牙,再到比利時、意大利,最后是法國。由于負擔主要加在了德國身上,最后甚至德國也無法幸免,幾乎會將歐盟國家大部分囊括。這個機制正式出臺以后,如果未來得到各國議會和歐盟議會的批準,就是把歐盟在下沉的路上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誰也別想掙脫了。 援助計劃無視歐盟根本問題所在,妄圖通過輸血方式來解決問題。歐盟的根本問題有三個:福利社會問題、財政與貨幣政策脫節的問題、經濟和貿易發展不平衡問題。由于福利過度,導致財政開支膨脹和剛性,即使削減也沒有大的效果。由于財政與貨幣政策脫節,各成員國已經喪失了貨幣手段,再加上債臺高筑、財政緊縮,所以可以說是幾乎完全喪失了經濟主動性。由于歐盟內部嚴重的貿易和經濟的不平衡,那些逆差國家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將會繼續累積,直至經濟徹底崩潰。新的永久性救援機制,對于這三個問題絲毫沒有助益,相反會加劇問題國家的債務嚴峻性。所謂不破不立,新的永久性救助機制,是讓歐盟各國舊機制共同化,直至歐元區這個大船沉下。 歐盟要解決問題,必須在認識上先行。歐盟走到這一步是由于對于社會和政治的認識錯誤導致的,由于長期受到左傾的社會民主黨之類政黨的影響,歐洲各國傾向于絕對的平均貧富,企圖讓所有人生活一樣體面,因此通過畸重的稅收抑制巨富,同時通過過度的福利拉平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的收入和貧富差距,最終導致經濟效益低下,稅負重,財政赤字高企。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有尊嚴,但并非同樣奢華體面。福利應是保護那些極窮極弱的人不至于陷入困境,而不是讓所有人在物質生活上是一樣的品質。 正確的做法是:保障所有的人,不因出身、身份、信仰、民族、籍貫、性別等等因素而在機會上不平等,不在制度上導致所有人不平等。但是歐盟對于前一個問題尚無認識。同時,歐盟在政治上看法偏頗,把對一戰和二戰的政治形態的恐懼延伸到了目前全球化的社會。由于擔心一戰和二戰德國對于歐洲大陸的肆虐和前蘇聯的陰影,期望把德國通過捆綁式的手段與大家融合在一起,同時把小國拉入歐盟,以對抗前蘇聯和美國。這種認識無疑與全球化現實脫節。 那么,歐盟的宿命難道就是崩潰嗎?其實歐盟還是有解決之道的。首先,就是放棄福利資本主義的思想,建立公平和人道的社會。這樣,就可以控制財政赤字。其次,放棄經濟上大一統的思想,保留歐盟,但是不再追求歐元區的擴大,建立可進可出的歐元區機制。對于債務問題已經深重的國家,鼓勵其退出歐元區,通過國家破產或者是債務重組的辦法,一次性地解決債務問題。最后,努力做到歐盟內部的貿易和經濟的平衡。如果按照這三個辦法行事,歐盟的問題也就有了解決的希望和時間表,歐盟和各成員國也就從虎背上下來了,歐盟的重新崛起也就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