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變革與行動”為主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18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月14日在日本橫濱落下帷幕。這次會議是在世界經濟形勢和格局發生重要變化、亞太經合組織在1994年提出的茂物目標第一期限來臨、亞太經合組織自身步入第3個10年之際召開的,會議通過了以建立“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為中心內容的《領導人宣言》以及《領導人關于茂物目標審評的政治聲明》、《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可能途徑》、《領導人增長戰略》等文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峰會對茂物目標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總體來看,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關稅壁壘已大大減少,交易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區域的貿易和投資大幅增長,但仍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另一方面,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在抬頭,亞太經合組織已承諾今后3年內不增加新的貿易障礙。二是在區域一體化方面達成了共識,即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是共同的目標,但實現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如東盟10+3、東盟10+6以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這一共識充分考慮了亞太地區的多樣性和區域內已有的一體化基礎。三是針對亞太地區經濟復蘇提出了未來5年的增長戰略,包括平衡增長、包容性增長、可持續增長、創新增長和安全增長5個方面。這是亞太經合組織因應全球經濟變革而采取的具體行動。四是提出宏偉的愿景,即在未來要建立“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它將是經濟一體化更深、經濟增長強健和經濟環境安全的地區大家庭。 從以上成果來看,這次峰會開得非常務實,有評估、有行動、有遠景。它總結了茂物目標實施15年來的成績與問題,提出了未來5年亞太地區的增長戰略,展望了后茂物時代的愿景,明確了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多種途徑,較全面地反映了成員們的共識,體現出了亞太經合組織特有的自愿、磋商、相互尊重的原則。本次峰會以“變革與行動”為主題,積極回應了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呼聲,并在變革中求進步,反映出亞太經合組織在因應全球和地區迫切問題上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峰會上提出3項重要主張:一是繼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支持加快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深入研究,在不同層次不同范圍、通過多種途徑循序漸進加以推進。二是加快落實增長戰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三是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增強發展中成員自主發展能力和經濟內生動力。這些主張表達了中國對亞太經合組織重大問題和今后方向的立場,是對亞太經合組織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機制最完善、影響最大的經濟合作組織,成立21年來,為推動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與關注全球迫切經濟問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具有互補性,兩者相互映襯。作為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領頭羊,亞太經濟的平衡增長有助于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解決;同時,全球經濟的平衡發展,將為亞太經濟進一步增長創造良好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