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這是實踐發展的必然,也是歷史經驗的總結?v觀世界近現代史,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經濟強國諸如荷蘭、英國和美國等,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金融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今時代,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大國逐步從爭奪自然資源轉向開發金融資源,包括國際貨幣的發行權、貨幣資本的配置權、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權和資產、資源的定價權在內的全球金融控制權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和重要領域。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實體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大國經濟必須有大而強的金融作后盾。對于我國來說,構建與經濟實力相適應、具有強大聚集功能和較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現代金融體系,既是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也直接關系國家經濟安全。 我國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金融格局的深刻變革,為我國加快金融發展并邁向金融強國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我國金融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空前提升。比如,作為我國金融主體的銀行業,國際排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從國際權威的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世界大銀行排名看,2009年我國共有52家銀行躋身全球前1000家銀行之列,其中工、中、建、農四大商業銀行分別位居第八、十一、十二、二十四位。而幾年前,我國內地銀行在世界銀行業前25名中還不見蹤影。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規模很大,2008年底上交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六、亞太第二。我國外匯儲備雄厚,2009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從這幾個數量型指標看,我國已進入金融大國行列。 但也應當認識到,從創新水平、監管能力、公司治理、國際化程度、市場體系發育程度、人才資源等質量型指標看,我國金融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傮w而言,我國金融大而不強,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著眼于國家的未來發展,必須把建設金融強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把金融做強。 建設金融強國,關鍵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經營模式、增長方式的戰略轉型,尤其是實現經營模式由規模擴張為主向質量效益為主轉變,提升我國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金融服務水平。為此,應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重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培養和造就大批高層次金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