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10 作者:作家 肖復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近聞張藝謀新片《山楂樹之戀》的拍攝地湖北省遠安縣,將更改地名為“山楂縣”。誰都會明白,這不過是該縣的一次“借水行船”。 我們中國人愛改地名,并非自山楂縣始。只要翻翻各地的地方志,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這樣的例證。 出于政治因素而更改地名最激烈并變了味兒的,莫過于“文革”時期。僅北京一地的街巷改名為向東、衛紅者,據統計有幾百處之多。東直門外一條街因毗鄰前蘇聯大使館,而改名為反修路;筆者所居住的前門附近的新開路街,改名為新革路。怎么也要沾上“文革”的氣息和色彩,是那時見多不怪的事情。 出于世俗的因素而更改地名的,也不在少數。以北京為例,打劫巷改名為大吉巷、糞場大院改名為奮章大院、墻縫胡同改名為翔鳳胡同、爛面胡同改名為爛漫胡同、狗尾巴胡同改名為高義伯胡同……不計其數,都是在百姓口口相傳中,在時代的變遷里完成的,表達了百姓對于趨利避禍、平安吉祥樸素的向往,顯示了中國文字中諧音的獨具特色,折射出人們對“名不正則言不順”以及避俗向雅的文化的普遍認同。 還有基于文化因素的更名。如北京的御河橋改名為正義路,新疆的綏來縣改名為瑪納斯縣,武漢的洛加山聽取了聞一多的建議而改名為珞珈山,山東的石臼港借用自古已有的日照縣而改名為日照市……都增添了各自來自時代變遷、民間藝術和歷史悠久的文化意蘊。 顯然,對比以往世俗、文化和政治的因素,如今遠安縣改名為“山楂縣”,是和商業時代同步,與經濟大潮共舞,毫不遮掩為自身的經濟因素,期冀借助張藝謀電影的影響,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山楂縣,有助于山楂縣的經濟發展。應該說,這沒有什么可以責怪的,只是如今出于同樣思路更改地名的地方,越來越多:四川的南坪縣改為九寨溝縣、云南的中甸縣改為香格里拉縣、湖南的大庸市改為張家界市、湖北的蒲圻市改為赤壁市、安徽的屯溪市改為黃山市……如此大面積的改名潮出現,都是和當地的名山大川有關,劍指一處,是為了當地的旅游。 如此,說明我們經濟發展的思維模式狹窄的趨同性,已經擠進了一條死胡同,將歷史饋贈于我們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地名,化繁為簡只剩下了赤裸裸的經濟利益的一個閃光點,將地名這一文化遺產,當成了可以隨意涂抹臉蛋的玩偶或更換服裝的衣架。同時,這實在也有悖于我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傳統和底氣,多少顯得我們在經濟大潮中急于求成,亂了方寸。 地名是歷史和時代以地理形態表現的個性符號和文化名片,聯合國第六屆地名標準化會議曾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隨意改變地名將造成繼承文化和歷史傳統方面的損失。”我國地名因有悠久的歷史積淀作為依托,具有對歷史的想象、民間的情感和民俗化的表征,我們還是不要僅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而輕易地將地名改變。況且,僅僅靠地名的改變就一定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嗎?對于我們自己文化和歷史的不夠尊重,會不會到頭來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地名學所承載的文化和經濟的關系,是值得深長思之的。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