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02 作者:東航國際金融 陳東! 碓矗荷虾WC券報
|
|
|
據媒體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8月25日通過了一項富有爭議的新管理法規“代理參與”(Proxy
Access),股東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在企業董事的選擇以及與高級經理人幕后談判等方面的權力從2011年開始將顯著擴大。有評論認為,這標志著“股東維權”運動的最新勝利,董事會和企業高管對美國公司的控制權正被逐漸削弱。 長年以來,上市公司董事會和高管與股東之間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很不少,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與其股東利益對立、董事會及其高管利用職權以自肥的事情也不少。而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往往由于力量對比、程序問題和摩擦成本等因素,往往無力發現和制止董事會和企業高管的侵權等行為。因此,如何解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始終是困擾現代企業制度的頭等大事。 委托與代理的關系,一直是經濟和民事社會關系的核心問題之一。因為委托人與代理人的效用函數不一致,如何能夠使得委托人與代理人實現共贏,避免一方傷害另外一方的合理利益,是一個歷史上糾纏人們良久的問題。在近代社會,委托與代理的關系表現在經濟領域,主要就是所有者、所有權與經營者、經營權的矛盾與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覺得國有官派等形式不適合企業的發展,所有者逐漸放棄了兼任經營者的角色,發現了股份公司這種優良的現代企業制度,F代企業制度,讓所有者與職業經營者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讓所有者獲得利潤而經營者獲得薪酬,似乎實現了共贏。 但是,由于現代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日益復雜和信息化,現代股份公司的股東對于董事會和企業高管的監督和控制日益顯得單薄,而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營者逐漸取得了強勢地位!耙怀瘷嘣谑郑惆牙麃砟病,最近若干年來中外的一些大企業暴露出的這類問題都不少,主要表現就是董事會給予自己或者是經營者以天價薪酬,或者是對于董事會一些成員或者是經營者以不適當的巨額股權激勵,或者是為自己留下“黃金降落傘”、利益捆綁等退路。至于控制董事會的大股東利用權力損害中小股東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以及部分控制董事會的股東及其成員,利用機會惡意侵占大股東和其他股東的利益的,更是稀松平常。 這種委托人變成“打工者”,而董事會和企業高管變成“主人”的反客為主的事例,遠的有2003年8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格拉索1.4億美元巨額退休薪酬計劃被曝光,使得格拉索一時間成了眾矢之的,不斷受到美國高級政府官員,紐交所基層成員以及數家退休基金負責人的批評,最后被迫辭職和放棄巨額薪酬。近的有去年3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擬向400名高管發放1.65億美元的留任獎金,致使全美輿情嘩然。至于華爾街控制了大公司的金融大鱷們在危機尚沒有完全過去之際,就給予自己發放天價薪酬,而給予股東和社會留下一地雞毛的事情,世人早就見怪不怪了。全球危機爆發后,中國當時據說要出臺針對國有金融企業的所謂封頂于280萬元的限薪令,但是風聞某些上市企業高管卻要把限薪令變成自身的漲薪令來操作,以謀其私。 那些掠奪股東、員工和社會利益,謀求自我私利的董事會和企業高管們,居然振振有辭:他們拿的巨額薪水是公司薪酬委員會制訂和董事會批準的,是依照合同辦事的;那些實際損害股東權益的決策,是董事會開會時決策的,程序是合法的。現代企業制度之悖謬可見一斑!因為合法的前提,一定要合情合理,而不是顛倒過來。違背了情與理的制度,實質是荒謬的,即使是其程序再公開再合法,也必須糾正。 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內容,是要求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兩者的共贏。發展到今天,社會責任是現代企業必須承擔的一項內容,因此,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就是:實現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社會的多者共贏。而董事會、監事會、薪酬委員會、股東大會則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而一個實現不了“內容”的“形式”,最終必然走向異化。 因此,現代企業制度必須改革和完善,把已嚴重失去平衡的董事會和企業高管、大股東、中小股東、企業一般員工、社會之間關系恢復到正常的、均衡的軌道上來,而讓上市企業的一般員工群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能適當參與和影響董事會的決策,讓其公平、公正地處理好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社會之間的關系,則是改革的主要方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這次出臺“代理參與”新法規,盡管也會有一些副作用,但在保障股東的利益、制衡權力日益擴張的董事會和企業高管方面,還是為各國作了示范,對于如何改革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阻止其異化,也是一種可取的嘗試。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