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新36條”(國發201013號《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同),應向民間資本開放微型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拔⑿徒鹑跈C構”是指: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向民間資本開放市場準入”是指,允許民間資本作為第一大股東,并獲得企業的主導權、控制權。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之一便是:盡快落實“新36條”,向民間資本開放微型金融機構市場準入。這對于緩解民營經濟融資難(尤其是微小企業融資難)和促進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新36條”只是“決策意志”,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落實下去,還需要修改或制定相關的“條例”、“指引”。在這一“轉化”中,需要確認幾項政策思路原則,以求“積極、穩妥”。 第一,嚴格遵循“腳踩一條船”原則,只能允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牽頭發起組建村鎮銀行。 在向民間資本開放村鎮銀行市場準入時,必須遵循“腳踩一條船”原則。進而,作為牽頭的發起人,只能是下列三種自然人。第一種,“下海”創業的金融機構業務骨干;第二種,原來從事擔保、典當及民間借貸等行業的從業者;第三種,將全部資本從工商企業中轉移出來改投金融業的原工商企業主。當然,他們都必須遵紀守法、無不良記錄,還需要通過金融從業資格審查或者相關的考試。 第二,嚴格遵循“無限責任”原則。 由自然人牽頭發起組建的村鎮銀行,不能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應當是無限責任公司或兩合公司?傊駹I村鎮銀行的董事長與執行董事必須對清盤時的“未能清償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民事的和刑事的)。這是防范金融風險十分重要的措施。 第三,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繼續走專職放貸金融公司的道路。 應當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獲得金融機構身份后,只要開業滿一年并通過“年檢”,就可以與銀行“聯姻”,從銀行融資放貸。只要資本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10%),便允許融資金額每半年增加相當于資本凈額的100%。特別要鼓勵小額貸款公司與郵儲銀行“聯姻”,讓郵儲銀行充分發揮儲蓄銀行的作用,使郵儲銀行的大量信貸資金較快地轉變為小額貸款,使郵儲銀行的巨大網絡體系充分發揮效能。 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聯姻”后,既要接受銀監部門的監管,又要接受融資銀行對資金運用的監督,這十分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同時,又可免除村鎮銀行的“吸存難”、“結算難”之苦。而融資銀行則可獲得大量的企業存款、結算業務以及“后備客戶”(一些被小額貸款公司養大的客戶將升格為銀行客戶)。因而,這是一個“雙贏”的格局,甚至是“三贏”、“四贏”的格局,值得鼓勵和倡導。 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改組為村鎮銀行,但是不能允許“腳踩兩條船”,從而必須在兩條路中選其一,或者引入法人銀行為控股股東;或者改組為以“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為控股股東的無限責任公司。 今后在設立新的小額貸款公司時,不但應當允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牽頭發起組建,而且應當將機會首先給予“符合條件的自然人”。因為,這樣做才能真正促使民間借貸“陽光化”。而民營骨干企業及上市公司所拿出來的資本金,其實多半為“變相的銀行貸款”。 第四,要追求“低風險”,切實“嚴監管”。 開放微型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后,隨著民營金融機構的大量涌現,希望不發生一點風險,沒有一家機構清盤、倒閉,是不現實的。管理部門不能追求“零風險”,而應當追求“低風險”,即把風險牢牢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做到“收益充分覆蓋風險”即可。 為了實現“低風險”,還必須切實“嚴監管”,做到“三個及時”、“兩個嚴格”。也就是,監管部門要“及時掌握監管對象的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依法處置”;并且要“嚴格立法,嚴格執法”。總之,要造成“兩極”局面:對于守法合規經營者,不僅允許發財,而且支持其發展、做大;對于違規經營者,要嚴肅懲處。
一旦開放微型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縣域中將很快出現一大批民營微型金融機構,這對監管部門來講將是嚴峻考驗。目前縣域中的金融監管力量薄弱,事實上難以應對大量民營金融機構的出現。為此,必須切實加強縣域金融監管力量,否則,“開放”是難以真正實現的。 根據目前的實現情況,有三條路可供選擇。①銀監會“招兵買馬”,充實縣域監管機構;②銀監會與人民銀行重新合并;③各省(區、市)建立省屬金融監管機構,專門負責監管微型金融機構。 筆者認為,其中的第三條路,即建立省屬金融監管機構,是上策,值得國家決策部門考慮。主要理由是:①微型金融機構是地方性金融機構,已經明文規定其風險由省級政府負責處置,因而由省屬金融監管機構來進行監管是順理成章的。②省政府熟悉省情,對加速經濟發展的要求較為迫切,因而有助于“解放思想”,加速民營微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的快速發展便是實例。同時,省級政府有了直屬的監管機構后,能夠更多地得到金融風險信息,進而也會加強其風險意識,使發展步伐趨于穩健。③能使銀監會系統騰出手來,專注于大中型銀行、政府融資平臺等的風險管理與疏導,專注于城商行及農信社的改革、發展與風險管理,更好地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④實行中央與省的分級監管,符合金融監管體系長遠發展的方向?傊@樣做,無論從即期看,還是從長遠看,都是比較合適的。另外,當省屬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并開始運作后,中央需要對其進行檢查與“再監管”。這個“再監管”部門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充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