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27 作者:南方日報評論員 來源:南方日報
|
|
|
我國目前實行的六級行政架構中,在地級市與縣級市之間,不獨財政,在其他各種體制的縫隙中,都有行政級別層級過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的情況。財政體制的改革如果能夠取得成功,將會對整個體制的改革樹立典范。 10月1日起,廣東南雄市、紫金縣、興寧市、封開縣將實施“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前日,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工作會議進行了動員部署,這四個試點市縣將取消與市(地市級)之間日常的資金往來關系。我省這一次財政體制改革,實質上是在執行中央關于財政體制改革的政策決議。200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已經提及了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省管縣的改革范圍。去年7月9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的意見稱,2012年底前,力爭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外全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這一改革首先將糧食、油料、棉花、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 為何要先從農業大縣開始?因為多數農業大縣往往也是財政窮縣,尤其是自從2005年中央取消農業稅以來,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政府財力更見吃緊,但是縣級政府卻仍然要直接承擔事權,財權萎縮、事權不變,二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對稱的矛盾一面。改革的路徑選擇往往遵循阻力最小和效應最大兩個原則,財政體制改革的試點選擇正是遵循于此。從改革的效應最大原則來看,農業大縣最需要省級財政乃至國家財政的補給和扶持,有些市(地市級)規模小、輻射能力弱,經濟實力不強,根本無法帶動所轄縣發展,對于農業,不僅起不到支持的作用,有的市甚至會挪用農業款項,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地級市根本不具有在各縣之間平衡利益的能力。省直接對農業大縣財政管理后,減少了管理層次,可以增強財政服務農業、服務老百姓的能力,保護農副產品的正常生產,防止農業的專項資金被挪為他用,同時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從阻力最小原則來看,由于農業大縣本身財政就不富裕,往往與市(地市級)之間的財政關系及其衍生的利益關系較為簡單,利益分割面臨的阻力也較小,更容易推進財政體制改革。 改革的路徑選擇固然要考慮實際推行的效果,但是改革的目標卻有明確的指向。對于財政體制改革來說,在改革最初選擇農業大縣為試點,減少改革推進的難度,但在農業大縣存在的財政體制問題在其他縣、市中同樣存在,不管是農業大縣還是工業大縣,不管是財政窮縣還是財政富縣都有著相似的問題:行政層級越多造成的管理效率越低下。坊間早就將“市管縣”戲稱為“市刮縣”,地級市與縣爭利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少地方的財權大量集中在地市級政府,事權卻多數由縣級政府負責,這種情況下,縣級政府只好將財政壓力層層轉嫁到基層,而地市級政府的富余財政往往又用不到點子上,出現財政浪費的情況。 在分稅制主導的財政體制下,國家那一部分往往鐵打不動,地方政府要加強財政權普遍趨向于向地方要,而在地方財政系統中,由于行政級別的存在,造成地方財政體制的不合理,這種局面應當通過“省直管縣”這樣的財政體制改革得到改善。如果這一改革能夠取得重要突破的話,我們當然還要繼續展望,這樣的試點能不能大規模推廣,甚至財政體制的改革能不能也推廣到其他領域的體制改革上。實際上,我國目前實行的六級行政架構中,在地級市與縣級市之間,不獨財政,在其他各種體制的縫隙中,都有行政級別層級過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的情況。財政體制的改革如果能夠取得成功,將會對整個體制的改革樹立典范。 溫家寶總理最近在深圳考察再次強調,推進改革開放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要注意的是,財政體制改革推進的阻力固然較小,但仍然會引起一些反彈,尤其是地市級政府,我們對這一部分阻礙的力量應當有所警惕,而對擴權了的縣級政府,也應當加強對財政權的監督,總之,任何改革都得萬般權衡、左右逢源,但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決心永恒不變。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