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10 作者:郁慕湛 來源:成都商報
|
|
|
中國淘汰落后產能看來是動真格了。8月8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涉及2087家企業名單,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今年9月底前關閉。 時間緊迫。2010年還有不到5個月,中國曾經莊嚴承諾:2010年年底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可直到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了0.09%。為了達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今年必須降低3.41%,任務十分艱巨。 不能達到能耗降低目標的主要原因是那些物耗能耗高、環境污染重、安全無保障的落后產能遲遲不能淘汰,而這些頑固地不肯輕易退出生產領域的落后產能大都屬國有企業。通常,地方政府為追求GDP,保增長、保就業和保穩定,會給國企以政策支持;而國企領導是任期制,往往只顧眼前成績,缺乏大刀闊斧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自我轉型的動力。 工信部這次公布的淘汰落后產能涉及2087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國企或國資控股企業。對未按規定限期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工信部要求吊銷其排污許可證,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和核準新的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地,相關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已頒發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的要依法撤回。換句話說,對那些國家指名要淘汰的落后產能,將剝奪它們的生存條件,使之再也沒有"好的政策、低的成本"。 在如此細致清楚可操作、有具體對象有時間限制的行政命令下,在第四季度內這些落后產能是可以全部淘汰的。國企或許不愿遵守市場規則,可畢竟還不會完全不理會政府的行政命令。 這次動真格的結果,立即在資本市場上得到顯現,涉及水泥、造紙、印染、焦炭、冶煉、制革等行業的幾個榜上有名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混亂,淘汰落后產能可能產生的利潤空間和調整結構造成的振蕩均在股市上體現出來。 然而,政府(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要保增長、保就業、求穩定、追求一定的GDP,如果那些落后產能能夠成為達到這些目的的一種哪怕不太得力的工具,那么在行政命令生效之后一段時間,那些落后產能很可能還會卷土重來。就像在2006-2007年被淘汰的相當部分落后產能,在2009年下半年對付金融危機的國家救市計劃中有重新回來了一樣。 社會生產力在進步,人們的理念也在進步,同樣落后產能也在變化中。政府不可能隨時界定什么行業、什么企業、什么項目是落后產能。因此這一次工信部指名2087個項目是落后產能必須淘汰,并不等于中國以后就能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反過來,倒是證明了中國還沒有一個能夠及時淘汰落后產能的市場機制。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