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10 作者:孫懿鑫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媒體近日大幅報道了“銀行亂收費”問題,但這個“亂”字用的并不恰當。事實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亂收費,只有違法或者合法的收費。對這一點,銀監會的通知已分得很清楚,但問題也出在這里。 我們并不缺少法律和規范,銀監會的通知也體現了這一點:可為什么明明知道有違規現象的發生,不立即采取行動予以重罰,而是要求改正呢? 事實上,這種看似不公的事情,不僅發生于各大銀行,同樣發生在其他國企身上。例如今年4月時,政府要求非房地產國企退出該行業,而隨后便出臺了嚴厲的房地產新政。基本上,這兩件事情都是必要的,也確實是針對房地產行業混亂局面的有效措施,但是讓人詬病的是這兩件事情出現的順序,頗有些政府愛護國家的兒子的意思。 但是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隨著中國的發展,經濟體制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企特別是銀行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來自國外的壓力,他們將迎來外國大型銀行的挑戰。比如在中國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相繼上調跨行手續費的同時,外資銀行乘勢打出免費牌來拉攏客戶。另一方面是來自國內的壓力。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地方性銀行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國有大銀行不斷明里暗里提高收費的同時,許多中小銀行正在盡量減少收費,以吸引客戶,吸引存款,擴大投資。 筆者也曾遇到這種情況。由于發工資的原因,筆者到某大行開戶,被告知銀行卡要收費,甚至網上銀行也要收費。雖然考慮到成本,這些收費是合理的,但是對新客戶沒有任何優待,不僅說明銀行政策的呆板,也說明其根本沒有感受到壓力,也沒有開拓客戶的愿望。筆者旅美多年,從未聽說過任何一家銀行新客戶開戶需要付費,有的只是各種形式的獎勵和返款等。如果某家銀行像我們的國有銀行這樣收費,可以肯定的是,倒閉離它不再遙遠。更可笑的是,筆者居然被告知可以選擇“便宜”的短信服務,工資存入時會收到短信通知,每年“僅僅”60元。 事實上,筆者對于銀行收費的行為是認可的,因為銀行提供服務是需要成本的,但是收多少和怎么收是問題所在。正如前面所說,不存在“亂收費”的問題,只要是合法合理就好。但是收費過高,或者收費項目過多,很可能超出客戶的承受或者忍受范圍,迫使客戶選擇其他銀行。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國有大銀行的優勢正被逐漸削弱;如果按照世界先進的模式發展,或許有一天,存款消費結算完全電子化,現金不再那么重要,那樣國有大行的網點優勢會被進一步削弱。那時,銀行靠什么去留住客戶,吸引客戶?只能是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可觀的回報,而不是國有大行的名頭。而在這些方面,外資銀行和一些中小銀行早已走在了前面,他們需要的只是時間。究竟是等敵人壯大了再去競爭,還是在敵人未成長起來之前去擊垮他們,將是國有大行的選擇;而如果想擊垮敵人,提高競爭力才是關鍵。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