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稅務部門和公安部門協作破獲的“6·06”制售假發票案,成功打掉了一個“地下稅務局”,但這只是打擊了賣方市場,巨大的買方市場如何管理,成為從源頭上治理假發票的最大問題。
“地下稅務局”以假亂真
在寧夏銀川市經營服裝生意的王先生手上有一摞名片,這些名片都自稱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辦稅人員,能為企業代開各種發票,能幫助對方“合理避稅、減輕企業負擔”;有的自稱“受幾家大公司委托將每月一批多余發票對外代開”。名片中標有公司名稱、聯系人及電話、公司賬號等。 代開發票的范圍覆蓋了運輸業、建筑材料、裝飾材料等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發這些名片的人幾乎每隔一陣就會挨家挨戶遞送名片,不論你需要什么種類的發票,他們都可以開,還送“貨”上門。王先生坦誠的告訴記者,自己也曾經購買過一些假發票,但是數量不多,原因很簡單,想逃點稅,他認識的絕大部分商戶都買過假發票,只是數量很少而已,而且,這些假發票做的幾乎可以亂真。 根據這些情況,寧夏公安部門專門成立了“6.06”專案組,通過國稅、地稅部門的協助,一舉摧毀了兩個非法制造發票窩點、一個批發假定額發票窩點,抓獲了十余名販賣假發票的犯罪嫌疑人。辦案人員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制售假發票有了專業化發展趨勢。市場有何需求,販賣假發票人員可按照需求者提供的樣本制造出相應的假發票,而且發票制假的工藝水平有了提高,幾乎達到真偽難辨的程度。有的犯罪分子經常到稅務機關開真票,以掌握開票人員、發票版本和號碼等信息,他們私刻寧夏全區稅務機關的各種印章一應俱全,被稱為“地下稅務局”。
假發票販售何以如此猖獗
從公安機關對案件的偵查、取證來看,買賣假發票的情況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特別是在房地產、建筑安裝、裝飾材料等行業,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也從未減弱過,可假發票依然橫行于市,且犯罪率呈現出上升勢頭。 寧夏公安廳負責此案的馮俊告訴記者,從賣方市場來看,“低成本、高回報、處理難、量刑低”是非法制造、非法出售假發票違法犯罪的主觀動因。舉例來說,一個窩點,只要一臺電腦及打印機即可運作。經查證,犯罪分子所用的各類假發票的價格是這樣的,例如,一本稅務機關代開發票25份,從廣州買來是25元,在銀川打印好后,一份至少是100元,那么一本就能賺2500元,即使將各種開票、送票費用都算進去,其利潤也在成本的70到80倍,而且每一層“中間商”都有相當可觀的利潤。而在實際偵破過程中,由于非法出售發票罪的追訴標準、證據要求高,即使抓獲了也很難得到證實。就是移送起訴了,量刑也非常低,造成打擊不力。這些原因直接驅使犯罪分子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國脈抽血機”的巨大危害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稅稽查局局長納榮欣說,假發票首先是給企業提供了偷稅漏稅的條件。納稅人利用假發票掩蓋他們貪污賄賂罪行,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嚴重危害了國家稅收征管制度,造成大量稅款流失,威脅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假發票日益猖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一個巨大的買方市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假發票需求量日趨增大,從“6.06”專案破獲的案件看,假發票的使用者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經營者,他們有的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在實際經營中以打折優惠誘導消費者不去索取發票或者使用假發票虛列成本,隱瞞收入,逃避應繳納的稅款;一類是企業在銷售中為了逃避納稅,向購貨方提供假發票;也有通過使用假發票虛增營業額的,但非常少,多為國企。另一類是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個別人員,他們基于不同的動機,或是通過購買假發票掩蓋其違規消費的行為,或是用于虛列費用、套取單位現金中飽私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