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市場矚目的第104屆廣交會第一期19日結束。 壞消息是:金融危機還在擴大,已波及各國實體經濟,全球市場低迷局面已無可避免。 好消息是:種種跡象顯示,至少一批中國企業沒有絕望乃至放棄。他們努力在動蕩的市場前景中殺出一條血路,并且將眼光投向一年以后的全球舞臺,提前布局。 危機到來的時候,先看到的總是“危險”,而勇敢者嘗試把握的是“機遇”。全球市場低迷,正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機遇”。
比我們預想的要好
本屆廣交會首次全部遷進總面積34萬平方米、累計展覽面積超過111萬平方米的琶洲新館內舉行。會期也從以往12天分兩期舉行改為15天分三期舉行。 新的展館,新的機遇,擴大的面積還迎來新的企業。然而當交易會開幕時,人們還是一度擔心它無法抵御洶涌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 “剛開館的時候,我們確實有些擔心。但是總體看來,不論是海外采購商到會的情況,還是成交情況,都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寧波交易團團長、市外經貿局副局長丁海濱說。 隨著展覽面積的擴大和展位的增多,寧波新增了300多家參展企業,參展總人數從以往的50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 “這說明什么?一是企業還是有參展需求、有出口愿望的;二是企業都很敏感,大家都要來看看風向。實際也證明,盡管危機在擴大,但畢竟市場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以中檔消費品為主的中國外貿產業還是有空間的。不要在困難面前喪失信心!倍『I說。 安徽省輕工進出口總公司副總裁張召舉也表示,對全球市場需求縮減要具體分析。他說:“經濟蕭條會明顯壓縮奢侈品需求,但這恰是中低檔消費品機遇所在。我們應該樹立信心,利用本屆廣交會展位擴展之機鍛煉隊伍、擴大成交! 在這屆交易會上,從事建材五金出口的金德管業集團海外事業發展中心經理楊帆說:“金融海嘯對于靠低價取勝的中小外向型企業影響最大,一些工廠倒閉了,但由于我們走的是高附加值路線,這次金融海嘯反而為我們招來了很多新客戶!
危機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在一批中國企業奮力捍衛市場份額的同時,另外一些規模更大、實力更強的中國企業,則更加雄心勃勃地將危機視為重新布局產能、奠定未來市場基礎的良好時機。 總部位于安徽的江淮汽車公司為保證重點客戶接待和成交,派出了各司洽談和接待職責的兩支隊伍。他們同時認為,外貿困難之時,正是企業“走出去”的大有可為之機。 在本屆交易會上,走進展廳的每一個采購商看到的第一宗商品就是海爾新推出的“生旦凈末丑”系列白色家電。在潔白的冰箱大門上,印著京劇臉譜,點綴著祥云圖案,顯得十分素雅而富有“中國風”。 “我們這次減少了產品的展示,所推出的展品全部是這次作為北京奧運會贊助商提供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借奧運會效應,推廣企業整體形象,也推廣‘中國制造’‘中國形象’。這也是考慮到金融危機造成市場低迷后,企業采取的應對措施之一。在量受到沖擊的時候,集中力量突破質和品牌這兩個方面,應該有所收獲。”海爾海外推進本部品牌中心經理張彬說。 在這次交易會上,海爾還推出了多款完全不同,適應巴基斯坦、印度、美國、意大利和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些產品大多由海爾在海外的生產基地設計制造!拔覀円呀洀娜蚧a布局中嘗到了甜頭,不同款式的商品適應不同的市場,從而減緩了全球主要經濟體低迷經濟的沖擊力度;在匯率激烈變動的當下,公司還通過貨幣貶值的印度工廠進行生產出口,這讓企業有效規避了風險,擴大了盈利。”海爾冰箱產品本部海外部部長李洪明說。 張彬說:“在金融危機到來、全球資本市場和發達經濟資產價格下降的時候,企業形成新的戰略——堅決加快海外產能提升步伐,進行擴張。我們預期危機會持續一年甚至更長。危險伴隨機遇,海爾希望在國際市場上和松下、三星站在同一平臺上。”
充分估計困難,堅決邁步前行
今年和明年的貿易形勢將如何? 走訪廣交會上的企業、貿易團、商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后,可以大致認為,由于前三季度的平穩增長,今年取得20%以上的增幅還是有保證的。 然而,明年的情勢還是非常嚴峻的。丁海濱說,即使作為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均衡,品牌產品眾多,大中小企業齊全、行業覆蓋面廣的經濟實體,寧波的外貿形勢感覺還是比較艱難的。 “估計大部分企業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目標就是保證實現平衡,能不能有利潤都很難說!
南京熊貓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燕萍說。 “要充分估計困難,但也要有信心,世界上還沒有人能取代我們的出口產品和能力。”丁海濱說。 外貿專家表示,現在中國的綜合實力已今非昔比,企業的能力也大大加強。國家提倡了多年的自主品牌戰略、自主知識產權導向、高附加值路線,已經為今天的企業把握機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交易會上,商務部展開了密集的調研行程。有關人士透露說,國家主管部門和商協會在籌備一些措施,給予出口企業更多扶持。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措施可能與出口退稅等方面的進一步調整有關。 “但是企業不能坐等援手。有的企業抱怨說,中小工廠太多,競相壓價的情況沒有改變。這是客觀情況,但有實力、有理想的企業,還是應該盡快轉向高附加值的產品。一臺電視出口,只掙4元到8元人民幣的情況,不要說面對金融危機,就是平常年景,也不該繼續下去了。”一位外貿專家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