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海南瓜菜叫響全國
        2008-01-21    本報記者:趙葉蘋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海南島南部,連片種植的冬季瓜菜隨處可見,田野里氣息香甜。記者看到,有一種大棚種植的哈密瓜每斤可賣4.5元,由于瓜品好,晚到的客商根本訂不到貨。近年來,種植冬季瓜菜已經成了海南農民每年最大的期待。這得益于政府每年投巨資舉辦的冬季農副產品交易會(簡稱海交會)。追著市場跑的“海交會”教會了農民市場的概念,為農民搭建了學習農業新技術的平臺。
      市場推動了產品質量的提高,產品質量的提高又穩固了市場。去年底舉行的“2007海交會”又給農民帶來好消息:三天簽訂農產品銷售訂單424.9萬噸,2008年海南島一半以上的農產品都已經有了買主。海南當地一些農業專家說,1998年以來,省政府每年投資250萬元,組織了十年的“海交會”推動海南熱帶農業實現了“計劃向市場、傳統向現代、粗放向精致”的三大轉變,提升了農業的整體水平,農民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市場驅動:農業發展思路大轉變

      海南島屬于典型的島嶼經濟,內需不足,農民種植的蔬菜水果銷不到島外,只能爛在地里,這在上世紀90年代表現突出。
      據一些農民回憶,當年三萬多名江西農民下海南種辣椒,結果兩分錢都沒人收購,萬寧、陵水、樂東一帶連片數十萬畝的辣椒全都爛在了地里。種辣椒沒人要,種菠蘿也遭遇到同樣的命運。
      瓜果菜爛市現象屢次發生,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刻反思:發展海南農業,必須要突破運銷瓶頸,解決農產品出島難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初,海南在全國率先提出以運銷為中心組織農業生產,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全國12個大中城市建立促銷辦事處,并首次提出“訂單農業”的概念,隨后又延伸至“放種訂單”和“保價訂單”,與龍頭企業及運銷大戶牽線搭橋。“放種訂單”即市場需要什么,就通過企業給農民種子種什么;“保價訂單”則能在市場有風險的情況下,確保農民不虧本。
      當初,海南省政府在全國率先決定對農業部門內設機構進行調整,將省菜籃子辦劃歸省農業廳管理,在農業廳成立“市場信息處”,賦予農業廳負責全省農產品運銷的職能。
      1998年海南省成功舉辦首屆海交會,為期四天,共簽訂合同236宗、113.41萬噸,成交金額48.83億元。時任分管農業的副省長韓至中用“三個想不到”總結首屆“海交會”:“想不到客商之多,超過預期;想不到客商踴躍,洽談認真;想不到成果顯著,銷售無虞”。
      此后,海南省政府決定每年舉辦一次“海交會”,成交量和成交金額也逐年遞增,2007年的簽售訂單量比1998年翻了四倍。海南熱帶特色農業逐漸在全國打出了品牌。在市場的驅動下,“海交會”的成功舉辦,促使海南農業由過去“只管種不管賣,不管是否賣出好價錢”的封閉式管理,改變為注重以銷地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開放式管理方式。農民在市場面前,由被動生產變為主動出擊。

    新技術新品種改變農業粗放形態

      通過“海交會”這個平臺,海南農民不僅學會了主動對接市場,更學會了引進果菜新品種,增加科技含量,用品質征服市場。
      海南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陳文河說,海南1988年建省之前,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老百姓還處在刀耕火種的生產狀態,不耕地、不曬地,直接挖地播種;漢區農民很多也不懂得變冬季資源優勢為冬季經濟優勢,仍然停留在種植水稻、甘蔗、木薯的“農業老三篇”時代。
      陳文河說,當時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讓農民學會種植冬季瓜菜的技術。為此,海南省農業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雙百工程”,省政府每年拿出2000萬元,進行百萬農民培訓和百項農業技術推廣活動,連續進行了五年,不斷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培養新型農民。
      一年一屆的“海交會”成了農民交流學習先進技術的平臺。近年來,海南農產品新品種不斷增加,荔枝、龍眼、芒果、蓮霧、青棗等水果每個都有十數個品種。在種植技術方面,農民們學會了塑盤育苗、地膜覆蓋、無土栽培、滴灌噴灌、水果套袋技術、芒果換冠技術、西瓜嫁接技術等。
      新技術、新品種的運用,徹底改變了農民的種植習慣和管理意識,海南果蔬的品質、外觀也得到極大提升,市場效益更佳。
      記者在“2007海交會”上遇到定安農民陳龍,他每年都到海交會上來取經。“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獲,這次我發現了無公害的種植方法和一種新型的噴灌材料。”陳龍說,他種了十多年的菠蘿,這些年通過采用水灌施肥、滴灌噴灌的方式,菠蘿產量增加了兩倍。
      記者日前在海口市舊州鎮嶺南村也發現,當地農民種植絲瓜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為提高絲瓜的產出率和商品率,村民們每天太陽西下至深夜對絲瓜進行人工授粉。

    以設施農業為突破口農民種地也有高收入

      “2007年大棚哈密瓜價格好,四元/斤,一畝產量5000斤左右,扣除成本5000元,一畝地一茬能賺15000元。”陵水縣英州鎮大坡村村民黃良高告訴記者,他是當地第一個搞設施農業的農民,最早嘗到設施農業的甜頭。
      記者在2007海交會“設施農業科技館”內看到,大棚種植的西瓜、哈密瓜果形好,味道甜。負責展示的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楊小鋒說,利用大棚采用滴灌、噴灌、地膜覆蓋等方式種植瓜果菜,有利于防治病蟲害,而且不受雨水、天氣的影響,農藥殘留低,瓜果菜商品率高,而且價格比普通種植方式高出一倍多。
      由于效益好,大棚種植方式普遍受到了老百姓的認同,目前全省設施農業面積已由去年的五萬多畝,擴大到今年的12萬多畝。樂東縣佛羅鎮符塘村集體種植哈密瓜,省農業發展銀行給全村提供200萬元小額貸款,每家每戶都建起了自己的哈密瓜大棚設施。這種大棚哈密瓜按每畝成本6000元左右,產出可達到16000元,農民每畝可凈賺10000元。
      大棚種植并不是個別現象,在三亞、陵水、樂東等地,記者看到,這里大棚設施農業遍地開花。大棚哈密瓜、西瓜、熱帶蘭花、金錢樹甚至野菜等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也都呈不斷擴大之勢。
      作為首屆“海交會”籌備組組長、現任海南省農業廳廳長肖杰說,通過“海交會”這一大型的產銷訂貨平臺,海南農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民學會了如何精耕細作,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效益;各級農業部門也學會了以運銷加工為中心組織指導農業生產,為農民與市場之間搭起了有效的橋梁。

      相關稿件
    · 海南大力發展綠色蔬菜 2008-01-18
    · 海南五指山區春播大忙 2008-01-03
    · 海南福橙要在北京賣90萬斤! 2007-12-24
    · 海南:口岸進出口值有望突破60億美元 2007-12-12
    · 海南省今年首批冬季瓜菜出島 2007-11-19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软件 | 中文字幕黑人借宿神宫寺|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堂mv免费mv在线mv观看| 免费鲁丝片一级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黄色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特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永久看日本大片免费35分钟|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韩国免费毛片在线看|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 69成人免费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伦理片|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亚洲AV无码久久| 被滋润的艳妇疯狂呻吟白洁老七|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台湾佬中文娱乐网在线更新|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