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就業家庭”是就業困難群體中最困難的部分。記者日前在河北一些地區采訪發現,當地在安置這一人群就業時遇到三個亟待破解的難題:用人單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時自行“打折”,再就業人員拿不到最低工資;國有企業長期不履行破產程序,其下崗職工因不能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申請不到再就業崗位補貼;而居家靈活就業人員因無法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也享受不到這一政策。 “零就業家庭”指城鎮居民家庭成員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人員,連續30天以上均處于失業狀態,且無經營性、投資性收入的家庭。按照勞動保障部政策,消除“零就業家庭”即幫助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并實行動態管理,隨時出現、隨時安置。
最低工資標準執行被“打折”,再就業人員拿不到最低工資
滄州市就業服務局根據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拓展業務、人員不足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勞動保障協管員、計劃生育協管員、物價信息協管員、交通協管員等“十大員”,優先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這些崗位對文化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比較穩定。據了解,通過這種方式,全市已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600多人。 今年37歲的下崗女工高文麗說,她夫妻二人先后失業,身體都有殘疾,找了很多工作都不適應,家里生活一貧如洗。今年7月,滄州市就業服務局安排她到新華區物價局從事物價信息協管員,每月工資300元。 新華區物價局辦公室主任張學農說,他們已錄用25名物價信息協管員,全部是有《再就業優惠證》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政府財政按人頭每月撥付300元再就業崗位補貼,還負責給上養老、醫療、失業三種保險。這樣,物價局直接將再就業崗位補貼作為工資發放,一分錢也不用付,大大減輕了用人單位負擔。記者另從滄州市新華區交管部門了解到,他們在給錄用的80名交通協管員發工資時,多發100元津貼,使工資增加為每月400元。 但記者從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獲悉,這個省各省轄市區目前執行580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滄州市的物價信息協管員、交通協管員顯然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他們的待遇被悄悄“打折”了。
原單位勞動關系難解除,再就業崗位補貼難落實
按規定,為鼓勵用人單位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這部分人持《再就業優惠證》與新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后,政府從財政撥付一定的再就業崗位補貼,通過用人單位轉到職工工資里,一方面減輕單位用人成本,一方面可保證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 家住保定市新市區印染廠宿舍的賈錦霞,1994年從保定市食品公司下崗,丈夫病故,自己一個人帶著上高中的女兒,家中一貧如洗。今年5月,在區就業服務局的幫助下,她被安置在保百超市干保潔工作。賈錦霞說,自己與其他“零就業家庭”成員不同,申請不到政府財政按人頭每月撥付的300元再就業崗位補貼,超市只發放每月580元最低工資,比其他人少200多元。 對此,保定市新市區就業服務局再就業辦公室主任趙佳解釋說,賈錦霞的原單位為國有企業,雖然已停產倒閉,但十幾年來,一直未履行完破產程序,下崗職工們未與企業解決勞動關系,與新單位就簽訂不了勞動合同,按照現有政策,就申請不了再就業崗位補貼。 趙佳說,類似賈錦霞的情況,在新市區“零就業家庭”中占1/4,大概有四五十個,這些人在原單位已享受不到任何待遇,但又在再就業優惠政策之外。他建議各地政府有關部門替困難職工著想,加快國有企業破產程序,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讓這些困難人員擺脫“政策真空”。
靈活就業人員再就業補貼辦法亟待完善
唐山市路南區就業服務局局長陳敬民說,在“零就業家庭”成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因身體原因無法走出家門就業,為此,他們提出“無圍墻工廠”的理念,創造一些手工活兒的機會,讓“零就業家庭”成員居家靈活就業。 這個市廣場街道衛國樓社區工作人員李娜說,她們從廠家聯系了編制“中國結”“小手包”的活計,對有意愿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進行免費培訓,把活兒分給他們,再負責把成品收集起來送給廠家。但60多個做工者平均每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在友誼街道福樂園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淑芬說,她們開發的被服加工活兒,吸引了50多個就業困難人員,居委會工作人員定期到各家收取成品。 在保定市清苑縣,就業服務局聯系的手工毛衣、拖鞋加工活計,讓40多人居家靈活就業,每人平均年收入約2000元。 據介紹,按照現有政策,這些靈活就業人員因為沒有與單位簽訂用工合同,只能享受到50%的社會保險補貼,而享受不到再就業崗位補貼,所以收入很低,甚至比低保資金還少。 “一個月下來累死累活也就掙一二百元,而其他在工廠上班的困難人員因為有再就業崗位補貼,相對好一些。”唐山市友誼街道福樂園社區的周文萍說,希望政府在嚴格把關的基礎上,讓她們享受優惠政策。 唐山市就業服務局社區就業處處長劉輝說,“零就業家庭”是就業困難群體中最困難的部分,理應得到更多支持和照顧,況且其工作的時間長度、辛苦程度不亞于正規就業人員。他們正準備進行一項探索:以社區居委會做中間人,與廠家簽訂業務代理合同,再與“零就業家庭”成員簽訂用工合同,希望能得到財政部門認可,申請到再就業崗位補貼。可以通過嚴格審查、公示等手段防止弄虛作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