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牽動醫藥全行業的改革——2007年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活動,今年2月正式進入實操階段。經過一輪又一輪“價格比拼”后,就在兩萬多個藥品已入圍,數千多個品種即將進入“人機對話議價”的關鍵時候,出現了一場風波。 廣東省45家制藥企業的老總在3月7日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舉辦的“廣東省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上,聯名形成一份“反映意見”,對此次廣東省正在實施的“陽光采購”出現的一些問題表示不滿。同一天,來自全國的數百家企業代表由于對程序的不理解,與衛生廳主管領導及采購服務中心負責人進行了對話。
用“陽光采購”擠藥價“水分”

專家們正在進行“人機對話”,對每種藥品提出不同的降價幅度。 | 廣東從2000年開始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去年10月,廣東省正式印發《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實施方案》(試行)。這一經過多次論證、十易其稿方案的出臺,意味著已施行6年的藥品集中招標模式徹底改變。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壽生表示,雖然通過藥品集中招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品虛高價格、遏制了藥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但是,也逐漸暴露出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單一來源藥品和獨家品種藥品價格無法有效降低,廉價常用藥無企業投標,藥品招標程序過于繁瑣,行政成本、企業投標成本較高等。為此,廣東建立全省統一的網上藥品購銷平臺,新的方案在全國創造性地設置網上限價、競價、議價等環節,擠壓藥品虛高價格的“水分”,使進入醫院的藥品價格趨于合理。 對建立全省統一平臺采購的做法,企業異口同聲地給予了肯定。東莞一家制藥公司的代表黃柱謀說,過去為應付招標,他所在的企業有四五個人專門搞投標,復印機有好幾臺,紙質文件多得要用汽車來拉,因重復參與各地招標而疲憊不堪,“陽光采購”可大大降低企業成本。 醫藥流通大企業廣州醫藥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原來廣東省有23個獨立招標主體,各個地級市分別各搞一輪,現在統一起來,既減輕各企業和各地方政府的負擔,而且規范了各地行為,公開透明,為今后藥品采購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從老百姓用藥角度看,首先體現出來并讓老百姓受惠的,莫過于讓廉價老藥“重出江湖”。在原來的招標體系之下,一些質優價廉的老藥、低價藥,因利潤微薄,廠家不愿意生產,一度在市面上消失。這一方案制定了“不限價不競價藥品目錄”,為這些藥開設“綠色通道”,由生產企業報價后直接掛網提供給醫療機構采購。去年底,共有5395個藥品品種進行了報價并掛網,供各市醫療機構均在網上選購。 江蘇恒瑞醫藥公司副總經理劉江說,環磷酰胺是一種廣譜的抗癌藥,全國只有三四家企業生產,去年招標時價格只有2塊多,結果我們沒中標,但中標的另一家企業因為虧本也不供貨給醫院,最后醫院只能單獨來找我們要。“現在不一樣了,保證企業利潤,也保證醫院的用藥。” 按照新方案的設計,實行限價競價下的“優勝劣汰”,讓企業進行幾輪限價競價,充分競爭。企業報名后,凡列入“限價競價目錄”的藥品,首先就要限價。高于限價的“高價藥”首先“出局”。隨后,藥品廠家要經過三次報價、三輪競爭,淘汰價高的廠家。最后留下數量過半、價格合理的藥品。同時,如果廠家藥品以往在廣東省中過標,最后價格將不得高于原來的中標最低價。 限價競價品種中,同競價組3個及3個以上廠家的共進行了三輪競價淘汰,共有22595個品種參與,最后入圍的有13406個品種規格。據公布的數字看,入圍藥品降價明顯。同競價組3個或3個以上廠家的入圍品種總平均降價率為40.39%,其中市場調節價品種的降價率為20.00%。
藥廠擔心踢走好藥影響安全
2005年,廣東醫療機構臨床用藥總采購金額達140億元,其中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總金額為125億元。廣東的采購量幾乎占全國政府所屬醫療機構采購總量的1/8,是任何企業都不能忽略的市場。 3月7日,就在即將進入“人機對話”程序開展前,廣東省45家醫藥企業聯名提出了一份言辭激烈的意見。他們擔心過分降價影響企業利潤,從而導向企業在質量上減少投入,最終是影響用藥安全。有人認為,一些“名優”產品還可能因低于成本價而徹底從市場消失。有企業甚至表示:“現行的掛網采購政策以降價為目的,對用藥安全構成威脅,易造成新的齊二藥事件。” 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俊修說,現在已經到了企業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了,如果一味降價,那么可以預見,將來醫藥行業假冒偽劣情況將難以控制。 來自全國各地約500家藥企代表也聚集在廣州與有關負責人溝通,指出藥品降價不能作為解決“看病貴”的惟一方式,藥品要“優質優價”,不能對藥價“一刀切”。 珠海一家大型制藥企業的副總經理認為,方案不能完全把降價作為出發點,這樣會把好藥“踢出去”,也無法鼓勵創新和研發,一些名優產品的消失會使大部分醫藥企業徹底垮掉。 對此,廣東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哲給予了回應。他解釋,“陽光采購”是以“質量保證、價格合理”為原則,有關議價程序尚未結束,企業是在對操作過程及流程沒充分了解下產生了誤解。 他說,部分企業對按競價入圍品種實際降價率計算的入圍價格難以承受,那只是按方案的計算公式算的,但是企業誤以為后面的路會越來越難走,導致了聯名上書情況。實際上,企業如果不能接受,可直接進入下一個人機對話談判程序。絕大多數“質優價廉”的藥品將可入圍,“老百姓將能感受到真正實惠”。 后來通過加強方案解釋工作后,企業開始理解并給予積極配合,協會也主動撤回了申訴。 采購中心發出通知,對“人機對話”的程序做出了調整,側重對原研藥、名優品種的價格保護。通知稱,部分品種降價幅度太大,經研究,對于進入“人機對話”談判的品種,將會按專利及原研單獨定價及優質優價、普通GMP單獨定價單獨限價等不同質量層次,制定比較合理的指導性意見和降價幅度范圍,提供給專家進行人機對話談判參考。
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有合適的藥用”
3月10日,7484種“名優”藥品進入關鍵性的議價流程,由專家進行計算機價格談判。經批準,記者進入全封閉“人機對話”現場。153名醫學和藥學業的專家們分成三組,每人獨立操作一臺計算機,或沉思,或按鍵,參考各種信息,對每種藥品提出不同的降價幅度。 “人機對話”結束后,由計算機進行匯總,每個品種都是在每組51個專家價格中去掉5個最高和5個最低后取平均值,當晚在網上公布。如果生產商接受,確認后直接入圍;如不接受,進入重點監控限額采購目錄,而這部分在醫院采購量中不得超過3%。 3月12日下午5時,入圍結果公布。7484個進入談判的品種最終有6376個入圍,入圍率達85.2%,平均降價幅度達10.31%。大部分“名優”產品最終被確認入圍。少數進口藥品代理企業因“人機對話”談判中,專家給出的價格較低,難以接受,而未予確認。采購中心表示,接下來還將組織專家進行無限價品種(即無法制定限價,部分為新規格新劑型的品種)的價格談判。重點監控限額采購品種中5%降價幅度較小的品種也要進行面對面談判。所有“陽光采購”入圍結果計劃于3月底前公布。 楊哲介紹,在整個“陽光采購”中,報名的共43209個藥品品規,目前已經有27635個藥品品規入圍,估計最終將有近3萬個品種規格入圍。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壽生說:“這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和改革,,但畢竟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實施起來肯定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也必然會觸動一些企業的利益。而且,很多企業并未完全熟悉和適應這種新的模式。相信在2008年,“陽光采購”方案會更加完善。”
統計顯示,2006年上半年,國內醫藥產業盈利能力全面下滑,虧損企業面已經超過1/3。回音必集團浙江醫藥營銷公司雖然大部分品種已入圍,但總經理蔣可對記者說:“企業的日子難過啊,降價之后,如何控制好企業成本,包括應對勞動力、化工原料、糧食等物價上漲因素,都是個難題。” 而一位“三甲”醫院的藥劑科主任則表示,采購工作還沒最后結束,從目前情況看,方案的確綜合考慮了企業的需求以及醫院和老百姓的利益。作為醫院,關鍵是要“有藥用”、“有合適的藥用”,要保證供應,保證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