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日元讓企業很受傷!6月初開始,日元匯率一瀉千里。6月5日上周五盤中美元兌日元自2002年以來首次升至近126日元高位,創13年來新高。6月9日,100日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4.9085元人民幣,相較于2014年6月9日的6.0276元人民幣,日元兌人民幣一年以來的貶值幅度達到23%。
深圳外幣兌換網總經理方震表示,日元的大幅度貶值已經造成大批日本中小企業倒閉,而且倒閉數量連續17個月上升。與此同時,深圳對日出口企業也非常受傷。一家日元結匯企業表示,一年之間,100萬人民幣一年不見了17萬。
“每做一單業務都在虧”
日元貶值正在吞噬中國對日出口企業的大部分利潤。
“日元跌了兩年,我們已經虧了兩年。”昨天,深圳一家電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接受,去年公司對日本的出口是虧損的。“我們每做一單業務,都難以估算損失。”該負責人無奈地介紹,由于公司業務是以日元結匯,在日元貶值的大前提下,幾乎是沒有利潤可言,去年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貶值超過11%,去年公司對日出口是巨虧。
“日元貶值對公司出口日本產品的利潤造成了重大影響。”另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日元貶值幅度難以預計,企業甚至不敢接來自日本的大單長單。
odbo的衣服在日本很暢銷,其負責人許立在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很無奈地表示,由于對日出口影響利潤,公司會減少對日本的出口。
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對外貿的影響顯著。按國別看,1-5月我國向貨幣走強的美國出口同比增加8.9%,而向貨幣總體貶值的歐盟出口同比下降2.2%,向匯率劇烈貶值的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1.3%。
“100萬人民幣一年不見17萬”
“我們采用日元結匯,日元每次下跌,都讓企業很受傷。”一位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4年6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顯示,100日元對人民幣在6.04左右,而現在100日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5元人民幣左右徘徊;這意味著10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客戶僅要支付1655.63萬日元,而實際上現在100萬人民幣相當于2000萬日元左右,這中間的344萬日元的差額損失就是匯率損失,相當于現在的17.2萬人民幣,也就是一年時間,100萬人民幣不見了17.2萬人民幣,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接單肯定是要虧損的。“現在彌補損失的方法只能是接短單,提高新產品單價,盡早結匯。”
記者調查發現,一般出口企業的利潤僅僅是幾個點,有的甚至是2-3個點,而日元的貶值,一年時間高達20%,出口企業動輒100萬人民幣不見20萬人民幣,損失之大讓人難以估量。為此,許多企業加快了結匯的頻率,有的兩個月一結,有的甚至一個月一結,但不管怎樣,在日元兌人民幣貶值的大趨勢下,100萬人民幣動輒不見1萬人民幣,相對于一個月前5月14日的匯率100日元兌換5.1797元人民幣,昨天6月14日的匯率100日元兌換5.03元人民幣,一個月時間,100萬人民幣不見了2.9萬人民幣,對日出口的企業根本無利潤可言。
企業期盼未來日元走勢穩定
日元貶值對企業影響幾何?奧維咨詢(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指出,日元貶值有利于日本企業降低成本,有利于日本企業出口,對日本出口企業是利好,而對中國出口日本企業則是利差。
出口企業如何應對日元貶值呢?“少接日本的訂單。”“不接日本訂單。”“縮短結匯時間。”“開發新產品提價。”記者調查發現,各個企業的應對方式不一樣,有的出口企業已經停止或者減少對日出口,但對于不得不做日本訂單的出口企業,停止生產老款產品,開發新產品提價是應對方式之一,而大部分企業在采用美元結匯的同時,大多縮短了結匯時間。
本月以來日元兌美元大幅度走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深圳外幣兌換網總經理方震介紹,首先當然是日本央行近年一直在推行的“超級量寬”政策,其次的原因在于近期由于6月5日美國公布的就業報告相當強勁,令市場對于美國聯儲局可能會在九月加息的觀點愈加強烈。
在調查中,對日出口企業都希望日本匯率能保持穩定。未來日元走勢如何?方震認為,日元貶值造成日本國內進口物價飆升,造成國內消費者的負擔加重,影響通脹目標向2%的復蘇進程。隨著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出來“維穩”日元匯率,市場分析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區間應該在120至125之間,是一個被日本央行認可的波動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