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28萬,大幅高于市場預期。靚麗數據令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立即升溫,美元指數上周五一度逼近97。然而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卻心懷忐忑,表示美國就業增長掩蓋了深層結構性問題。似乎與杜德利相呼應,美元指數本周以來大幅下挫,一舉跌穿95。
杜德利并非杞人憂天。細看5月新增的28萬非農就業崗位,不難發現低薪行業是就業增長的絕對主力。以2014年行業平均時薪為標準,在美國勞工部劃分的13個私人非農部門中,休閑和酒店服務業(以下簡稱休閑酒店業)、零售業、其他服務業、運輸倉儲業、制造業和教育醫療服務業(以下簡稱教育醫療業)分別位列倒數第1至第6名。盡管薪資較低,但這六個行業共增加就業18.5萬,占28萬新增總量的66%。
低薪行業主導就業市場復蘇并非今年5月獨有。2008年1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達到1.3837億,為金融海嘯爆發前的峰值,隨后大幅下跌至1.2965億的谷底(2010年2月),今年5月反彈至1.4168億,超出危機前峰值約331萬。以總人數計算,就業市場早已完全復蘇,美聯儲之所以對加息慎之又慎,關鍵在于就業復蘇極不均衡。
截至今年5月,相比2008年1月,休閑酒店業和教育醫療業分別增加就業156.4萬和308.9萬,合計465.3萬,遠超331萬的非農就業總增量。換句話說,低薪服務業是美國就業復蘇的絕對主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薪資較高的建筑業、信息業和金融業,就業人數分別較2008年1月萎縮了108.9萬、24.3萬和16.6萬,而休閑酒店業的平均時薪僅為金融業的45%,信息業的41%。
更值得關注的是,低薪服務業雖然貢獻了絕大部分就業,但其薪資增長極為緩慢。截至2015年5月,相比2008年1月,休閑酒店和教育醫療兩大行業的平均時薪分別增長13%和16%,薪資漲幅分列13大部門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五,就業萎縮的信息業和金融業的平均時薪漲幅則分別為22%和21%,分列薪資漲幅榜的第三和第四位。
為何就業增長未能帶來薪資的同步上揚,其中邏輯并不復雜。高薪行業就業被擠壓意味著低薪行業就業供給更為充裕,這不僅使得雇主在薪資談判中更有優勢,而且使得雇主雇傭兼職勞工的動力更強,因為相對于全職勞工,兼職勞工享受的養老、保險等待遇要差得多,因而雇主的綜合成本更低。2015年5月,美國非農就業人群中,希望找到全職工作卻只能從事兼職工作的非自愿兼職人員高達654.1萬,比2008年1月多出178.6萬。
高薪行業就業萎縮,低薪行業大幅擴張,兼職勞工大量增加是美國就業市場復蘇的三大主要特點,其深層次問題則是長期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并未帶來類似互聯網革命那種因技術創新導致的生產力爆發,也未帶來生產關系的深刻調整以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長期低利率環境降低了企業擴大資本投資的成本,但同時也使高收入勞動力相對于資本更為昂貴,于是高薪就業崗位被資本設備替代也就順理成章了。
高薪勞動力的減少導致社會財富分配中,以工資為主要收入的勞工階層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資本擁有者則相對占據更多社會財富。在這個意義上,以刺激增長為目的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客觀上成了社會貧富差距增大的助推劑。由于低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貧富差距越大,越不利于社會消費能力的擴張,而有效需求不足恰好是爆發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距今已近8年,若美國8-10年一次大衰退的周期定律仍然有效,美國可能已再次走到衰退邊緣。有鑒于此,美聯儲年內能否加息其實仍存較大不確定性,即使加息,美國經濟能否承受沖擊亦存巨大疑慮,此時過度押注美元升值并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