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月,新基金首募規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節后發行高溫依舊,單日在售基金維持30只高位,而本周在售新基金將達到45只。在這股發行熱潮中,改革轉型及互聯網主題備受追捧,“定向”輸送的資金高達千億。
節后密集發行
市場震蕩并未降低新基金發行的溫度。數據統計顯示,節后兩日(4日、5日)平均在售30只新基金,本周19只產品上架,加上仍處募集期的產品,節后首周新基金發行市場在售產品高達45只。
“行情不等人!蹦臣掖笮突鸸緝炔咳耸勘硎,近期公司發行節奏緊湊,接下來可能會以每周一到兩只新基金的速度投放,連發三、四周。按此計算,該公司幾乎是用一個月的時間推出過去一整年的新產品數量。
將時間軸拉長,這波牛市釋放的財富效應使得新基金市場人氣持續火爆。統計顯示,今年前四月,公募共計成立新基金208只,規模超過5000億;而去年全年成立的346只新基金合計募資規模僅為4074.01億元。
千億資金劍指轉型
從類型上看,偏股型基金是此波新產品中的主力,規模占比將近九成。
而具體投向方面,轉型改革是權益類產品最密集的關注熱點,細分層面則聚焦國企改革、“互聯網+”、“一帶一路”和醫療等。
資料顯示,在年內成立的新基金中,募資規模最大的兩只股基是易方達新常態和東方紅中國優勢,聚焦國企改革、醫療改革、“一帶一路”、“互聯網+”、消費升級、制造業升級等領域的投資機會;此外,還有17只基金名稱涉及“改革”、“轉型”、“國企”字樣,聚焦經濟改革、轉型升級中的投資機會。上述新基金募資規模達將近800億。
統計同時顯示,共有10只新基金名稱明確指向互聯網投資,例如華安物聯網、嘉實全球互聯網等,合計規模268.36億。
不僅如此,在正在發行或后續計劃上架的新基金中,相關主題依舊是熱點,南方改革機遇、銀河轉型、前海開源中國比較優勢、博時國企改革、中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華安媒體互聯網等基金都已投入發售。
逢低建倉成主流
雖然新基金的火熱發行,為A股市場提供了充足的后備“彈藥”,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基金將會迅速入市。由于前期累計漲幅較高,部分受訪基金經理表示,高位將維持較低倉位,待震蕩調整充分后再從容建倉。
某新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由于發行規模超出預期,給自己的實際操作增加了難度,在目前股價處于高位的情況下,只有拉長建倉期,盡可能降低建倉成本。
“看好的一些大盤股,都已經拉高到超出預期的地步,顯然不能成為建倉首選。但新基金規模這么大,建倉中小盤股也會遇到沖擊成本的問題,所以,成長股也只能慢慢買。”該基金經理表示:“說心里話,現在我倒希望市場來一波大跌,這樣我們可以從容建倉。”
而針對近期市場的震蕩,北京一位新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短期市場震蕩加劇以消化此前過多的泡沫,中長期牛市格局未變,因此“每一次大跌都是一個更好的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