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新高不斷,周三上證綜指一度觸及4000點整數大關,期指也再創反彈新高。
從基本面因素來看,在改革推進,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市場走牛的根基依然扎實。但在短期連續走高后,外圍市場估值差異所引發的套利等負面因素或導致短期市場有所承壓。
滬港股市蹺蹺板效應
近期,得益于證監會放開5萬億公募資金、保監會放行10萬億險資投資港股,加上A股大漲后港股出現的估值洼地效應,資金蜂擁南下,港股通額度在本周三首次用完。在清明節后短短兩三個交易日內,港股通標的股漲幅驚人。與此相對應,目前創業板指近85倍及中小板指近45倍的動態市盈率,則顯得有些“曲高和寡”。周三,滬股通遭凈賣出40億元,凈賣出金額刷新歷史紀錄。
短期來看,受到套利等價值外因素的推動,創業板等成長品種的漲勢或受到一定壓制。但后期,隨著資金涌入后兩地估值差異縮窄,港股估值A股化或將是大概率事件。從A股市場來看,當前通過國家層面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動,以及微觀層面自下而上的創新呼應,我們認為成長股的向上趨勢仍不會終結,改革創新受益標的在今后較長時間內都將成為資金配置的主流。
經濟預期觸底
周五開始,3月及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將陸續公布。雖然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恐將創出多年來最差表現,但自11月以來貨幣、基建、地產的多項放松政策推出后,未來經濟環比逐步改善的可能性在增大。從高頻數據來看,“330樓市新政”出臺后購房者入市意愿增加,成交回暖。而從海外經濟體推出QE后經濟走向情況來看,美國在后QE時代經濟復蘇表現有目共睹;歐元區在去年9月全面QE后,近期的PMI及失業率數據也出現明顯改善。
對資本市場而言,今年以來,大盤藍籌股的漲幅遠落后于小盤個股。今年創業板漲幅超過滬深300指數達40%以上,這其中市場對于短期經濟預判悲觀是重要拖累因素。而未來,若公布的數據逐步證偽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對于漲幅偏弱的大盤藍籌股來說,無疑將成為牛市新一輪的有力推手。
震蕩上行是主基調
從技術圖形來看,近期IF加權指數沿5日均線穩步上行,部分技術指標出現超買跡象。高位四合約總持倉量持續下滑,多頭有獲利離場現象。此外,近幾個交易日,股指期貨較現貨接連出現貼水現象,反映期貨市場投資者偏謹慎的態度。下周,新一輪打新來襲,雖然從市場預期來看,對此已經有廣泛的預期,并不屬于新增的利空因素。但由于一些投資者近期浮盈豐厚,可能出現一定的賣股打新行為,從而形成實質性的拋壓。
短期來看,資金南下套利、新股申購等將造成期指高位震蕩幅度加大。不過,基于基本面改革創新仍在推進之中,市場在短期震蕩之后繼續走強仍是主旋律。從操作上,建議中長線多單繼續持有,參考止盈點為5日和10日均線;短線參與做空的投資者仍不建議持有隔夜空單。 IF加權指數重要支撐位在4100點,上方阻力位在436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