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購券商,股票市場上前者紅了,后者綠了。
混業經營大門一旦開啟,金融行業集體躁動。盡管各路傳聞還有待分解,但市場沖動過后,更需要冷靜地面對現實。目前《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是橫亙在金融混業經營面前不可逾越的障礙,但隨著金融混業經營、金融市場化趨勢日漸明朗,混業經營模式的三大雛形基本形成,制度建設也呼之欲出。盡管障礙依舊,短期內銀行全面獲得券商牌照可能性并不高,但是無獨有偶,興業—華福、交行—華英、易方達等三個事件表明,一旦條件成熟,綜合金融、混業金融是金融改革不可阻擋的潮流。
日前,一則“興業銀行將收購華福證券”的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據報道,興業銀行目前持有華福證券60.35%的股權,其中56%股權為代持。時隔多日,興業銀行發布公告回應傳聞稱,“目前沒有直接收購或控股華福證券!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林博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公告的內容來看,興業銀行并沒有否認收購華福證券的意圖,只是說目前沒有收購或者控股。他指出,收購的消息去年就一直在傳,只不過等到證監會明確銀行可獲得券商牌照后,消息才擺在明面上。“雙方的合作一直都很緊密,興業銀行與華福證券的員工經常會互調,包括公司高管的任命,并在業務上的合作很深!
另外,據近期接觸過興業銀行高層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兩者皆為福建省國資委下屬企業,在國企改革、金融創新方面會有一些新的舉措,率先做試點是有可能的!拔液团d業銀行高層聯系過,事情還處于上層商量階段。”
時代周報記者還從實地走訪、電話等多方面證實,華福證券國內多個分公司的辦公地點都已位于或將要搬遷至當地的興業大廈內。
雙方合作緊密
雖然興業銀行否認了傳聞,但兩者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卻是眾所周知。華福證券與興業銀行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資料顯示,2010年廣發證券轉讓其所持有的廣發華福證券60.35%的股權,以解決同業競爭事宜
據當年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的公告,上述股權的受讓方分別為福建省能源集團、福建省交通運輸集團和聯華國際信托三家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而興業國際信托控股的前身就是聯華國際信托。
另外,雙方在人事上也出現“重疊”的跡象。2015年1月29日,華福證券聘任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為首席經濟學家。而據市場傳言,華福證券的黨委辦公室已經搬入興業銀行總行辦公。
華福證券廣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分公司這個月要搬遷至廣州市天河路101號興業銀行大廈8層辦公。時代周報記者3月12日實地探訪發現,該樓層已經全部清空,等待華福證券的入駐。不僅如此,時代周報記者還從電話采訪中了解到,華福證券西南、寧德、上海、廈門、泉州分公司,長沙營業部、深圳營業部的辦公地點已位于或要搬遷至當地的興業大廈內。
值得一提的是,據林博程介紹,雙方在業務上的合作也非常緊密,華福證券一些融資產品的主承銷商就是興業銀行。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的一份華福證券2014年度短期融資券發行材料顯示,華福證券發行該融資債券的主承銷商是興業銀行。
比如,在材料里面,直言不諱與興業銀行的聯系,“積極與興業銀行開展合作,利用興業銀行豐富的客戶資源搜尋目標客戶,在客戶開發、資產管理、資金管理、投資銀行等方面深入開展業務探索及合作,為實現業務的突破和轉型創造良好條件!
另外,時代周報記者獲悉,2013年4月,華福證券取得代銷金融資格后,上線了興業銀行代銷系統,實現在公司系統內代銷興業理財產品。截至2013年年底,華福證券共銷售興業“天天萬利寶”理財19.93億元。
華福證券還在材料中提到,2012年曾向興業銀行借入9億元的長期次級債務,導致該年的負債余額比2011年增長較多。根據雙方當時的約定,該筆債務期限8年,前三年的年利率為6.5%,從第四年起票面利率在第三年年末最后一個計息日的票面利率基礎上上浮300個BP。
3月9日,中金公司發布報告稱,“興業銀行與華福證券關系密切,也有可能率先進入證券領域!
待有關部門批準
時代周報記者從華福證券官網上最新一期的審計報告中獲悉,其第一大股東福建省能源集團控股36%;第二大股東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出資33.71%;余下依次為福建省交運集團控股20%;興業國際信托控股4.35%。
據上述接觸過興業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華福之前被廣發證券收購,后來廣發把華福賣給福建省能源集團等,前三大股東都是福建省國資委屬下企業!岸d業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福建財政廳,所以這里面會有一些福建省政府的安排。”
林博程也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按照背后股東的架構分析,雙方的合作至少在省政府層面是點頭的,這是第一步。如果沒有政府層面的默許,這事情很難促成!
上述說法并非沒有依據。時代周報記者獲悉的一份股權架構表顯示,華福證券其余三個股東分別是漳州市擔保中心、福州市投資管理公司、福建省華興集團,分布占比3.59%、1.35%、1%。漳州市擔保中心大股東是漳州市財政局,福州市投資管理公司單一大股東是福州市財政局,福建省華興集團則是福建省國資委下屬企業。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向興業銀行華南地區公關部門相關人士求證,得到的回復是:“以公告為準,消息由總行統一口徑發布!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的一份材料顯示華福證券在福建省的“地位”,“華福證券是福建省重點發展的券商,公司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鼓勵。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華福證券在福建省內積累了大量經紀業務客戶,經紀業務在省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近期難獲牌照
興業銀行計劃并購華福證券的消息,恰好印證了證監會3月6日透露的信息。證監會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研究落實新“國九條”,在研究銀行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券商牌照的情況,目前尚在研究,沒有時間表。
正值多事之秋的興業銀行,或有望率先拿到證券牌照,實現突圍。1月15日,興業銀行發布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全年興業銀行核銷不良貸款117億元,相比2013年全年的42億元出現了明顯大幅度的提高。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已經發布快報的6家銀行數據看,興業銀行不良貸款躥升得最快,同比上升0.34個百分點達1.1%。
林博程表示,興業銀行擅長做中間業務,但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及整體經濟下滑的影響,傳統的存儲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急需找到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另外,2月13日,恒生銀行發布公告表示,其已完成興業銀行股份的出售,總共出售5%的普通股,總價127.3億元人民幣。減持后,恒生銀行持有興業銀行的股份從10.9%下降至5.87%。
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恒生減持的原因可能是考慮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外資行經常會做一些大手筆的交易。也有消息稱,恒生可能是看淡興業銀行的發展前景,恒生銀行去年11月就曾確認對興業銀行總計約21億港元的投資減值虧損。
林博程告訴記者,“興業銀行拿到證券牌照的時間沒有那么快,今年估計都不會拿到牌照。”沐華說,獲得券商牌照可以視為興業銀行轉型的一部分,但證券的收益對比銀行來說太小。“另外得確定這個牌照是做什么用,具體哪種投行業務,屬于創新還是常規業務,能否批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