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以來,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升級,加之能源價格持續低迷,盧布大幅貶值。2014年12月中旬,俄羅斯連續經歷了“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盧布匯率大幅走貶,一度創下1美元兌80盧布的歷史新低。盡管俄羅斯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預匯市之后,盧布匯率逐步回升,然而盧布的基本面仍然比較疲軟,從2015年1月份開始,盧布兌美元匯率繼續走低,到1月底俄羅斯盧布兌美元重新跌破70。進入2月份以來,盡管盧布匯率緩慢回升,但是受制于能源價格持續低迷、烏克蘭局勢動蕩影響,盧布仍然維持在60以上區間。盧布貶值導致俄羅斯出現了資本大規模外流現象,據俄羅斯央行估計,去年俄羅斯外流的資本高達1280億美元,預計今年資本流出1200億美元。此次盧布匯率大跌與俄羅斯的應對政策,將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應該進行重點研究和評估。
俄羅斯采取的政策與措施
(一)“印鈔政策”解決債務問題。隨著國際油價暴跌,俄羅斯石油巨頭陷入困境。為了幫助遭受低油價和經濟制裁擠壓的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央行裁定將接受商業銀行持有的俄石油債券作為貸款抵押。俄羅斯石油公司于去年12月12日向商業銀行發行6250億盧布的新債券,商業銀行購買債券,再把債券作為抵押存入央行以換取貸款,這相當于向市場投放6250億新盧布。俄政府為石油公司安排的解決方案甫一披露便震動了市場,導致匯率崩盤。
(二)連續六次加息。為了遏制盧布貶值和通貨膨脹風險,去年俄羅斯央行先后六次提高基準利率,從10月份開始更是三度大幅加息。10月31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加息1.5個百分點至9.5%,12月11日加息1個百分點至10.5%,12月16日凌晨大幅加息6.5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7%。
(三)非沖銷干預匯市。為了支持盧布匯率,俄羅斯央行總計拋售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根據俄羅斯中央銀行發布的統計數據,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的國際儲備總額為4188.8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為3736.58億美元。而2014年1月1日俄羅斯的國際儲備總額為5095.95億美元,外匯儲備為4696.05億美元。因此,截至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減少額為959.47億美元,縮水超過20%。進入12月,為應對俄羅斯盧布暴跌,俄央行干預市場更加頻繁,當月干預市場動用的資金就超過50
億美元。俄羅斯政府和央行持續干預匯市導致外匯儲備不斷減少,截至2015年2月20日,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已減少至3646億美元,為2007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四)行政手段干預。一是面對盧布持續下跌,俄羅斯莫斯科外匯交易中心去年12月16日宣布,美元兌盧布觸及64.4459的匯率風險管理通道上限,即期報價超過64.45的成交全部作廢。二是對出口商施加壓力,嚴禁囤積外匯收入。俄羅斯敦促俄國企OAO
Rosneft等以出口為主的公司將盡可能多的外匯收入換成盧布,以緩解盧布壓力。三是對回流俄羅斯的資金推出稅務赦免,并對公司稅進行長達4年的凍結。
(五)公開市場操作。加息650個基點之后,俄羅斯央行于去年12月16日分別進行了3.1萬億盧布7天正回購操作和7.326億美元7天期正回購操作,并將回購利率由11.5%上調至18%,旨在遏制盧布連續暴跌和日益惡化的通貨膨脹風險。
(六)打擊外匯市場投機者。一是俄羅斯央行出臺允許盧布匯率自由浮動的政策,打擊投機需求。俄羅斯央行從去年11月10日起不再對外匯籃子走廊設置上限和下限,也不再保持對外匯籃子走廊的經濟干預,這意味著俄央行事實上允許盧布匯率自由浮動。二是對外匯市場投機者進行口頭威脅。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諾要對攻擊俄羅斯本幣盧布的投資者進行“嚴厲”的懲罰,將采取嚴厲措施打擊外匯市場投機者。
政策成效
俄羅斯央行宣布出售美元干預匯市,2014年12月17日出售了19.61億美元的外匯以干預匯率。盧布在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之后,17日大幅升值13.6%,升值幅度為1998年來最大。之后兩周,盧布匯率逐步回升,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54盧布的水平。盡管進入2015年之后,由于盧布基本面依然疲軟導致盧布匯率持續下行,但從應對去年12月中旬盧布暴跌危機的效果來看,盧布急速暴跌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俄羅斯采取的一系列金融穩定措施初見成效。俄羅斯財政部70億美元隨時準備分批出售,以干預外匯市場。根據瑞惠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Riccardo
Barbieri Hermitte 發布的報告稱,預計盧布兌美元將穩定在1美元兌55盧布附近區間。
對我國的啟示
(一)謹慎使用降息手段。俄央行持續加息為俄羅斯應對盧布貶值和資本外流贏得了喘息之機,可見利率水平對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和資本流向能產生重大影響。自去年11月下旬央行兩年內首次降息以來,市場普遍預期我國貨幣政策即將進入降息通道,加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我國的資本面臨流出壓力,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增強。為了避免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遏制資本大規模流出,順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當前國際經濟局勢及俄羅斯經濟危機走向尚未清晰之前,我國應保持貨幣政策的定力,謹慎使用降息等手段。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可以采取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等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向市場增加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
(二)保持適當水平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20日,俄羅斯國際儲備降至3646億美元。去年以來,俄羅斯共動用了超過9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應對盧布貶值,占外匯儲備的20%。從效果來看,目前盧布暴跌的勢頭基本得到了遏制。當本幣受到外部經濟威脅時,適當的外匯儲備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然而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外匯儲備38430億美元,占世界外匯總儲備的三分之一,是俄羅斯的近10倍。從俄羅斯的經驗來看,適量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危機,所以應該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等多種因素確定適度的外匯儲備水平,減小過多的外匯儲備給我國經濟造成的負擔。
(三)穩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目前國內市場上認為盧布危機將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嚴重沖擊,減緩我國資本項目開放進程。然而我國與俄羅斯的經濟環境有著巨大差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下跌有利于國內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之相對于俄羅斯單一依靠能源出口,我國的經濟結構較為合理,所以目前來看,盧布危機暫時并不會蔓延至我國,造成人民幣大幅貶值。俄羅斯主要采用加息和出售美元干預匯市來應對本次盧布危機,明確表示不會恢復資本管制。資本管制會限制生產性外部投資的流入,同時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因此我國應該正確評估盧布匯率貶值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影響,資本項目開放的總體進程不應受到影響。
(四)培育市場化的外匯經營機構。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為防范“熱錢”大規模流入流出引發的匯率大幅波動,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盡可能地減少行政干預,形成人民幣匯率雙邊浮動的市場化形成機制。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我國應該培育市場化的外匯經營機構來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競爭,形成多元化的外匯交易主體,來降低國際資本短期流動對匯率的沖擊,保持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防止匯率大幅波動產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