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炒外匯的人,對匯率最關心的莫過于外貿企業了。從前幾年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到近期對美元的連續貶值,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正逐步加大。對于眾多浙江外貿企業來說,2015年,匯率波動的風險已經逐漸成為了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道坎。
兩頭受擠壓,利潤減少了一半
蔣先生在歐洲做進出口生意已經差不多有20年時間了。說起目前的外貿形勢,他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九死一生。
“你可能覺得我說得夸張,但事實上就是這樣。我在歐洲做進出口生意那么多年,從來沒有覺得像現在這么艱難過。現在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同行競爭很激烈,再加上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成本也增加了不少,現在做進出口生意的利潤本來就很薄了。現在又加上了匯率壓力,把本來就微薄的利潤擠壓到幾乎沒有了。”
蔣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的產品主要銷往匈牙利。“匈牙利不是歐元區國家,他們國內還在使用福林(匈牙利貨幣,1元人民幣兌換39福林),我有不少商品是用福林結算,我自己再拿去兌換成歐元,福林對歐元現在是不斷在貶值。我在中國的貨款結算,基本上是用人民幣,而人民幣對歐元則是不斷升值。等于說,我現在拿到手的歐元在承受兩頭匯率的擠壓,真正賺到的就很少了。打個比方說,以前我一年能賺100萬元,現在就只能賺50萬元了,利潤至少減少了一半。”
“我雖然做的也很艱難,但在朋友圈當中還算是可以的,現在做進出口生意多么難,可想而知了。我很多朋友現在都已經離開了,要么去別的市場,比如南美、南非,或者回國做別的生意,或者干脆就不干了。”
蔣先生表示,為了對沖匯率帶來的風險,他現在不光做出口了,也從歐洲進口了一些商品,比如酒、零食之類的。“但這樣做也很麻煩。以前我和我太太都在一起,現在不得不分出一個人回國來打理進口的這部分生意,對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而且銷路并不那么容易打開。我有時候和太太開玩笑說,你干脆做歐洲代購好了,現在歐元匯率低,歐洲買奢侈品便宜啊!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這可能還真是一條路子。”
蔣先生說,現在匯率波動除了帶來手上貨幣的貶值風險外,也帶來了“賴賬”的風險。“我一個朋友就遇到了賴賬。他去年和俄羅斯的一個商人簽了一個合同,合同簽了之后,對方付了一部分定金。幾個月后,等我朋友把貨發過去之后,對方提出來要降價,而且幅度還不低。因為盧布貶值厲害,俄羅斯那商人拿到貨就虧了很多,對方要求降價30%,我朋友當然也是不同意的,降價30%他也是要虧本的。最后,讓對方退貨了,東西后來拿到我這邊幫他賣了。去年,我不少做外貿的朋友都遇上了這種事,所以他們現在都不敢輕易接單子。”
美元漲了,國內出口企業的訂單反而減少了
國內的進出口企業對于漲漲跌跌的匯率,也是苦不堪言。溫州歐易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凌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就是熬著。
“過年的時候,和朋友聚會,一個朋友就問我,現在美元漲那么好,你賺了很多錢吧?我當時聽了,直接想吐血了。我又不是炒外匯的,現在匯率波動那么大,我們做外貿生意的怎么能好得起來?!最近我可是損失了好幾個訂單!”
陳凌公司里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和東歐,一直以來都是用美元結算。去年下半年,美元結束了一貫以來的頹勢,開始一路走強。一開始,他也是很高興的,并搶著在美元走強的時候,進行了幾筆訂單的結算,在匯率方面,確實增加了一些企業的利潤。但是,接下去問題來了,因為匯率波動太大,他發現定價是個大問題。
“定得高了,客戶不買賬,定得低了,我們又沒有利潤。現在做外貿本身利潤就不高,因為中國已經沒有低價優勢了,工人、原材料的成本都在增加。現在的客戶都很精明,美元如果漲了,他們也會要求降價的。有一個訂單,我談了挺久了,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對方要求降價,我不同意,如果人民幣一直貶值還好說,但萬一下半年人民幣又升值了,那我這個單子不僅沒有利潤,還有可能虧錢,最后這個單子就黃了。”
陳凌說,雖然現在市場上都在說,人民幣貶值將有利于中國產品出口,有利于改善外貿出口疲軟的局面,但從他們遭遇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匯率風險給出口帶來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大。“對于我們外貿企業而言,更希望的是匯率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要么人民幣一路貶值,要么就是企穩,如果波動很大,生意是很難做的。”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出口產品過去的各種優勢,很多都在逐步轉化成弱勢,而且,影響產品出口的各種負面因素、負面問題也在增多。如勞動力成本低優勢,已經很難與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相比;再如土地等資源優勢,也難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外貿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出口產品的品牌價值。
中國出口企業要想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或者說能夠有效應對匯率變動,還是要立足于苦練內功,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以此來應對匯率變動可能出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