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甘肅省在定西市隴西縣、渭源縣試點中藥材產值保險,從目前理賠情況看,承保的兩家保險公司因理賠出現虧損,但其社會效益值得肯定。 記者在試點地了解到,保險公司根據藥材品種不同,按照每畝138元至150元收取保費承保一定產值(例如黨參每畝承保2200元),其中藥農承擔58元至70元,政府每畝80元。在理賠階段,保險公司根據藥材測產的產量與近期藥材統貨最低收購價的乘積算出承保農地的實際產值。如果其實際產值低于承保產值,少多少錢,保險公司就理賠多少錢。此外,參保中藥材產值保險的藥農在春耕之際,可以保險單為擔保,向當地農信社就種植藥材所需農資進行貸款。通俗地說,就是“春來苗、肥可貸款,秋后算賬不虧錢”。 據定西市金融辦介紹,在定西市隴西縣、渭源縣等兩個試點縣,2014年以來中藥材產值保險共承保2.96萬戶的8.77萬畝,承保品種主要是黨參、當歸、黃芪等3個大宗品種。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為1180萬元,其中農戶繳納479萬余元,財政補貼701萬余元。據統計,中藥材產值保險風險保障總額達到1.97億元,使政府財政補貼資金放大了143倍。 在過去3個多月的時間里,保險公司接受中藥材產值保險承保戶報案207筆,向2.59萬戶農戶理賠3450萬元,戶均賠款1330元,相當于定西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2%,賠款是財政補貼資金的近5倍。從保險公司經營核算看,簡單賠付率達到292%,如果算上依法提取的業務準備金以及經營成本等因素,保險公司經營虧損在3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