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鐵西工廠迎來了第100萬輛國產BMW下線。成立11年4個月就實現產銷規模100萬輛,華晨寶馬成為在華豪華汽車品牌中跑得最快的一個。在實現量的跨越的同時,華晨寶馬還在可持續發展、本土化研發、新能源大潮中著實發揮著引領作用。
引領當地經濟文化發展
2003年5月,華晨寶馬成立,同年10月第一輛國產BMW投放市場。十余年來,華晨寶馬的本土化生產逐年擴大和加快,公司投資不斷增加,本土化基石日趨穩固。最近5年,合資企業的投資總額已超過20億歐元。如今,華晨寶馬擁有大東和鐵西兩大整車生產廠,合并產能每年30萬輛。
華晨寶馬生產規模的不斷提升,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華晨寶馬已連續多年成為沈陽市最大納稅企業,至今已創造了14000多個高質量的就業崗位,為當地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工人和中高層管理人員。促進了相關配套行業及服務業的發展,目前,華晨寶馬的零部件供應商超過280家。通過和BMW的合作,這些企業提升了技術標準、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2014年,寶馬集團在華采購總量已占到全球20%份額。
在走向100萬輛的歷程中,公司還積極擔當社會責任,在資源創新、文化交流和社會融合以及教育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截至目前,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項目已開展10年,超過37萬名兒童受益;BMW中國文化之旅已歷經8年,并榮獲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獎”。
引領可持續生產方式創新
2012年5月開業的鐵西工廠,在整體設計、生產技術、生產效率和靈活性、生產質量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均居世界先進水平。
據了解,鐵西工廠的沖壓生產線采用全球領先的萬噸級6序伺服高速沖壓機,沖壓速度最高可達每分鐘17次,精度可達0.1毫米;此外,車間工作環境也更為舒適,噴漆車間融合了世界最先進理念,采用智能集成噴涂工藝(IPP)、RoDip M型旋轉浸涂設備和干式分離系統,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在水、電消耗、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以及廢水排放量上,只有10年前行業平均水平的1/3甚至更低。
新工廠的車身和總裝車間也同樣采用領先科技和環保理念。車身車間擁有超過600臺機器人,能夠自動完成復雜的焊接和焊槍更換工作,自動化率高達95%;總裝車間擁有轉轂測試動能回收和最新節水型車輛清洗和防水測試設備等環保科技。此外,工廠建筑內裝有全球領先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遍布廠房和辦公樓的逾萬個監控探測器進行24小時監測,系統可自動分析和調節能源使用狀態,工程人員會準備月度報告對廠房能源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達到最理想的節能和環保效果。
引領新能源汽車大潮
除了打造100萬輛品質卓越能效出色的內燃機汽車,華晨寶馬還以開拓者的姿態,引領新能源汽車的大潮,探索個人交通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13年4月,華晨寶馬宣布創立新品牌“之諾”,同年11月推出國內首款高檔純電動SAV——“之諾1E”;2014年2月設立之諾品牌北京城市展廳,同期推出創新的租賃模式;近日,之諾品牌展廳又將入駐上海。
華晨寶馬對新能源汽車的承諾由來已久。2010年,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的“Project Echo”就開始了對國內電動車供應商體系的研究;2011年,在上海車展,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概念車的亮相明確了的新能源車發展戰略;2014年11月,新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在廣州車展舉行世界首發,成為中國第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的豪華商務轎車。
華晨寶馬還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延伸至全價值鏈,帶領利益相關方共同構建汽車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012年,在業內首創“5S經銷商”理念,如今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沈陽等城市的經銷商網點進行電動車培訓,安裝充電設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引領本土化研發強勢進展
2014年7月,寶馬集團與華晨汽車的合資協議延長至2028年。未來數年,BMW的國產化產品將陸續增加三款新車,屆時華晨寶馬的總產能將從目前的每年30萬輛提升至每年40萬輛。
作為深化本土化戰略的重要內容,BMW發動機的國產化也將進入新的階段。華晨寶馬的新發動機工廠已在鐵西工廠附近開始建設,計劃2016年投產。屆時,這里將生產寶馬集團最先進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五大核心部件將全部實現本地生產。這間工廠將成為寶馬集團在德國本土之外建立的第一座具備鑄造車間的發動機工廠。
華晨寶馬的本土化研發也將繼續加強,邁向“從概念到整車”的愿景。華晨寶馬研發中心負責協同寶馬集團慕尼黑研發中心的資源,為之諾品牌產品、專為中國市場研發的BMW車型甚至寶馬集團全球產品提供本地化研發支持。目前研發人員達到500人,多數為中國本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