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讓股市降溫的消息不經意之間在增多,如自貿園區消息的明朗、多家公司發布退市風險提示、成飛集成重組失敗,還有預期增加股票供給。在市場降溫、風力減弱的背景下,小盤成長股更有機會。 首先,由券商引領的一輪指數急行軍暫告一段落。上證指數難于有效突破3100點,下限或在2750點附近。區域震蕩最重要的變化將是熱點轉換,支持區域震蕩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人氣指標券商股已缺乏整體攻擊力。除了整體估值水平進入歷史波動區間的中軸位置以外,大部分券商股創出歷史新高,已完成股價運行趨勢的逆轉,通常規律是會有一次回吐過程,少則一個月,長則3-5個月。更重要的是市場情緒,大量帶杠桿的資金盯住券商股,短線交易者匯集,趨勢性攻擊將難于形成。同樣,銀行、保險也已轉入齊漲齊跌狀態,缺乏個性,缺乏真正的領導者,群體性博弈的結果就是區域震蕩,并逐步演變成缺乏短線機會,甚至開始形成向下調整。 與此同時,被券商股激活的中大市值群體隨著風力減弱而降溫,如基礎建設、環保、港口等,集體上漲的情形逐步減少。實際上,這些投資主題宏大,目標并不明確。風力稍微減弱,因杠桿資金的放大效應,群體回撤的力度也不可小覷。 區域震蕩是最好的運行格局。我們都知道,此次是突破3478點以來所形成中長期下降壓力線的逆轉,技術上的攻擊目標就是3478點。因此,近期的區域震蕩可以理解成是為攻克3478點做準備的。從上證指數趨勢上分析,只有有效突破3478點,才有能力向最重要的阻力區域(5000-6000點)邁進,這是本輪行情的運行目標。不過,上證指數進一步上臺階,還需要中小市值指數的支撐,因為本輪行情是由中小市值成長指數領導的,這也是與2005-2007年行情截然不同的地方。目前創業板、中小板綜指已運行于歷史新高之后的長期上行趨勢狀態,緊跟的是中證500指數,而上證指數依然屬于最弱勢的跟隨型指數。經過一輪急速攻擊的上證指數,上周二遭遇巨幅震蕩。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周三始,創業板綜指和中小板綜指的領導效應再度出現。啟動位置為60日均線附近(一個月內兩次獲得支持),若維持中長期上行趨勢,其調整或已結束。 觀察一批中大市值龍頭股的股價運行,經過12個月的強勢調整,目前已形成再創新高的梯隊,像碧水源、華誼兄弟、愛爾眼科、機器人、宋城演藝等已創新高,海康威視、歌爾聲學、東華軟件、科大訊飛等強勢上攻。概括這些個股現象,其核心主題就是TMT、科技服務業等新興產業,與之相關的主板群體也是如此,包括文化傳媒、芯片、醫療信息服務、檢驗檢測、云計算、大數據等子行業。既有中大市值的東軟集團、同方股份、大唐電信、鵬博士、中興通訊,也有中小市值的電科院、華測檢測等。特別是文化傳媒,以出版傳媒、電視傳媒為核心的傳統傳媒業,已具備行業性回暖的動力。至于軍工,在創出歷史新高后,完成回檔鞏固整理,已開始轉入新一輪趨勢性上攻,如四創電子、海格通信、中國衛星、中航光電、中國重工、烽火電子、大立科技、中信海直、振華科技等。 總之,券商股實現逆轉之后,其他熱點顯著增多。雖然短期內將面臨一次復雜的區域震蕩,但震蕩是為了換取持久的攻擊動能。在區域震蕩期間,個股機會將更多元,中小市值的軍工、TMT等將再次成為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