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收市后,在深圳一家營業交易廳內,股民們遲遲不肯離去,大家對天量震蕩行情議論紛紛。
周二,A股市場再次上演“過山車”行情,令廣大股民頭昏目眩。記者下午走訪證券營業部時,正好目睹這驚人一幕:午后滬指從3091點的四年新高跳水直達2900點下方,直線跌幅超8%。兩市超過170只股票跌停,成交量再創歷史新高,達1.27萬億元。
天量換手、沖高回落表明牛市的第一輪攻擊基本結束,以大象起舞為代表的藍籌大戲已經接近尾聲。老股民季先生說,市場風云突變,這種走法只能證明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特別是本波行情的龍頭股券商股如山西證券、國海證券、國元證券、東北證券跌停,國金證券、東吳證券、跌幅亦超9%。部分個股盤中出現從漲停到跌停的奇觀,意味著第一波行情一步到位。接下來普通投資者要警惕了,季先生提醒說:歷史上大藍籌往往上漲時氣勢如虹,下跌時綿綿無期。
股市頻創天量與券商低門檻加杠桿直接相關。杠桿操作是第一波攻擊的最大特征,市場各類杠桿工具也比比皆是。在滬市本次再上3000點的征途上,融資資金的作用不容忽視。股民朱先生說,使用杠桿的投資者必須注意,任何杠桿工具都有其內含止損措施。當融資買入相關個股在短線回調中快速下跌時,就有可能因為跌幅過大而引發止損機制。據了解,為控制股價快速上漲后的風險,多家券商已在近期調高了融資融券業務保證金比例,以降低投資者杠桿倍數。對于杠桿使用者來說,不能有效控制資金風險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
天量震蕩還與外資的短線投機有關。老股民徐女士指著資金流向監測機構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數據說,雖然這幾個月市場持續走牛,但是全球資金流出中國股票的趨勢在加速擴大,截至12月3日當周,錄得22.81億美元資金凈流出,創下2008年1月以來的新高。徐女士認為,A股此輪上漲更多體現的是投資者單邊上漲的預期情緒和杠桿作用,這對于謹慎的海外機構投資者而言是一大阻力,直接導致了外資短線資金流出。
盡管遭遇近幾年的最大單日跌幅,但大多數股民對A股中長期走勢依然看好。股民鄧先生認為,牛市有三部曲:藍籌股——成長股——垃圾股。以藍籌股唱主角的第一部曲基本上結束,優質成長股可能接棒第二部曲。股民王女士說,從兩市的股指形態看,后市仍有延續調整的要求,但股指的調整并不會呈現出所有個股和板塊同時下調的狀況,近期整體跌得最兇的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其中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優質成長股有望成為股指下跌中的避風港。她認為,市場此前出現十分明顯的二八分化格局,隨著行情的進一步推演,這一局面將得到修正。多數股民都傾向逢高拋售年內漲幅巨大的品種,同時逢低調倉到年報超預期的中小市值個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