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北京地區最具典型性的壽山石文化藝術館——北京石工坊藝術館舉辦的“如斯尤物——壽山石雕名品特展”趕在北京秋拍季推出。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壽山石雕作品200余件,無論規模、質量,均屬上乘,堪稱“名作匯聚,重器云集”。
其展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祥忍先生的“高山水洞麒麟鈕印章”,他所制作的古獸鈕雕堪稱一絕;有薄意藝術的代表人物石卿先生雕刻的田黃擺件,他的作品帶有一種文人雅趣的古風;潘驚石先生的作品,則在俏色壽山石雕上新意獨創。此外,多件“石帝”田黃精品也亮相本次特展,其中一件重達300克的烏鴉皮田黃原石更是難得一見。
拍賣行里壽山石的大賣、藝術館對壽山石的推崇,讓人對壽山石在2014年的秋拍季多了幾分別樣的期待,而如何選擇、如何投資壽山石成為國石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三大拍賣巨頭匯聚
長期以來,壽山石的收藏在福州和南方地區熱度較高,除了已傳出佳績的福建東南,偏江南一隅的西泠拍賣“文房清玩——田黃石專場”、“文房清玩——晚清六大家篆刻專場”、“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三場豪華陣容相繼推出,雖然拍品詳細內容尚未公布,不過根據以往的業績,亮點應該不少,對藏家和國石愛好者來說,絕對可以“解渴”。
雖然壽山石源起于南方,不過從目前市場格局來看,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這樣的拍賣巨頭對壽山石板塊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壽山石作為國石,從文化性入手,引導市場形成熱點。
如2014年秋拍,中國嘉德“可石怡情——現代國石臻品”、“清寧——金石篆刻藝術”兩大專場匯集了不少征集自海內外的源于福建壽山的田黃石、壽山石精品。自古一寸田黃一寸金,此次嘉德的一件“壽山田黃石薄意擺件”重量達157.9克,不僅色黃材大質佳,雕刻也頗具匠心。
而北京匡時也當仁不讓,“方寸乾坤——國石篆刻專場”推出的國石臻品有100余件,涵蓋田黃、高山、芙蓉、荔枝凍等壽山石品種,名家名作頗多,上好石材也不少。其重量級拍品是二十七方民國政要汪精衛的用印,這批印章對民國史的研究、民國篆刻材料的匯集以及對汪精衛文化背景的討論具有極為重要的檔案價值。
田黃仍是“土豪金”
壽山石是個大家族,主要包括田黃、高山、芙蓉、杜凌、荔枝凍等品種。其中的田黃石雕千金難覓,尊貴無比。
天價”的田黃無論以前還是將來必然是金字塔尖的稀罕物,價格也絕對是壽山石中的“土豪金”。
2012年~2013年,田黃行情逆勢走強,接連創造拍賣紀錄。今年東南秋拍的“尚臻”重要私人珍藏專場中的10枚田黃全部成交,田黃專場也實現了93%的高成交率。開拍在即的中國嘉德“可石怡情——現代國石臻品專場”也不乏重量級田黃藏品。因此,田黃仍是壽山石收藏當中的“硬通貨”。
以材質論英雄,仍然是當下壽山石收藏的通用法則。除了田黃石的不菲身價,旗降、芙蓉、蠟質山秀園等品種仍將保持很高的熱度。今年東南秋拍中芙蓉石超預期大熱,陳達作“結晶性芙蓉石菊花薄意方章”、郭祥雄作“青芙蓉晶石龍鳳對章”等價格也突破百萬,讓我們對除田黃以外的其他壽山石品種有了更多的期待。
傳統收藏型藏家的回歸奠定了壽山石近兩年來穩健的行情基礎,隨著市場熱點輪換,田黃、荔枝、旗降、芙蓉等品種輪番走牛,近來投資型藏家的入場跡象也十分明顯。專家預言,在純凈度、溫潤度都與芙蓉不相上下的汶洋石也許有“逆襲”的可能。
名家名品或成爭奪焦點
現代壽山石的收藏,材質優劣固然重要,但武斷地重材輕藝也是不可取的。一件完美的壽山石雕,應具有三大特征:石材的天生麗質、雕刻技藝的精湛超凡和題材的創意內涵,其中,雕刻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北京匡時和北京藝融在此次秋拍中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以打破傳統的設計理念而稱雄壽山石雕界的劉北山先生的作品,北京藝融更是以專題形式來系列呈現,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或許能在壽山石板塊掀起一次“劉北山熱”,我們拭目以待。
而之前的東南秋拍中多件芙蓉石的意外走高,除了材質精絕無可替代外,東南拍賣藝術總監夏湞認為:“更重要的是它們作為當代壽山石雕兩個重要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論對藏家收藏體系的重要性還是投資成長性而言,未來前景都很樂觀,無論何時何地露面都會成為爭奪的焦點。”
相對而言,特色不夠鮮明的藏品今年表現就隨行就市,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在現代壽山石的收藏中,巧手創作還是能給壽山石藏品增色不少。
而與現代壽山石不同,老壽山石的收藏則多以文人治印為脈絡。或明清名家治印,或民國名人用印,或是國學泰斗藏珍……如果出處明朗、傳承有秩,必能成為拍場焦點。今年秋拍北京匡時的“方寸乾坤——國石篆刻專場”覓得一批民國政要汪精衛的自用印,共計二十七方,其中不乏壽山印材。現代壽山重材質與雕工,老壽山重歷史與文化,是判斷其價值的首要參考。
細辨真偽選好石
據說,雍正皇帝共用過200方左右的印璽,其中有160余方為壽山石所制,原來四爺也是愛壽山成癡。據統計,從2009年至今,壽山石市場規模擴大了近十倍,玩家增多了,如何辨別真偽選出好石呢?會不會出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狀況呢?
“藏家的審美不斷變化,從前幾年受追捧的水洞高山、二號礦等到今年旗降、芙蓉的大熱,藏家的審美偏好從過去色彩艷麗、質地通透的品種逐漸向色彩純凈、質地渾厚溫潤的品種過渡。”東南拍賣藝術總監夏湞對壽山石的收藏趨勢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從形制上看,印章作為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自古是文人雅士的“心頭好”。
眾所周知,壽山石的收藏因與書畫有不解之緣,藏家群體與書畫藏家群體有所交叉,收藏目的與投資目的呈現交相互補的狀態。吳昌碩、張大千等藝術大家更是因作品風格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印章,印章也已然成為我們今天鑒別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因此,印章收藏儼然成為資深藏家建立書畫收藏體系的完整度和豐富性上不可缺少的門類。而在我們采訪的眾多藏家中,印章也被選為最受歡迎的壽山石門類。所以,印章占據壽山石的收藏主流還是有它的核心價值的,這種植根于文化的代表性意義無法替代。
談收藏,自然會關心真偽,壽山石也會像玉和翡翠一樣讓人鬧心嗎?“現在市場上壽山石造假最多的品種是田黃石。染色、塑料(8505,
80.00,
0.95%)造假、化學材料涂抹制造假石皮等等。但壽山石的產地比較集中,相比翡翠、玉石等產地品種的多種多樣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判斷真偽優劣的。”北京藝融的私人藏品部項目經理陳松濤認為。
壽山石因其材質的稀缺性和蘊含其中的藝術性、文化性在未來是否能醞釀新的市場篇章未為可知,秋拍大戰正酣,靜待佳音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