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近一年的成長股狂歡之后,2015年的股市“風口”在哪?
臨近年底,“估值切換、布局2015”成為市場焦點,但這一次,機構押寶的方向不再是成長股。
“預計從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大盤藍籌股的表現會優(yōu)于小盤成長股。”萬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林介紹,外資流入、中央以及地方國企改革政策出臺等,均是有利于低估值藍籌股。
值得注意的是,大牌賣方研究機構如瑞銀證券、申銀萬國對市場風格的判斷也發(fā)生了轉變。他們認為,2014年表現最突出的50億市值以下的成長股,將會是2015年收益率最低的品種。
2014年初開始,借著觸網、國企改革、并購等名義,資金將A股中的所有小市值、低價股炒上天。
據申萬研究統(tǒng)計,今年漲幅最高的是50億以下市值的成長股,其次是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股,表現最差的是白馬成長股。值得一提的是,白馬成長股恰恰是2013年表現最突出的品種。
展望2015年,申萬判斷2015年A股投資最賺錢的不再是小市值成長股,而是績優(yōu)藍籌龍頭。
“小票的邏輯在2014年已被推向到極致,2015年將難以為繼。”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預計2015年A股資產收益率最高的將是高分紅藍籌龍頭,其次是白馬成長股,最差的將是50億以下的小市值公司。
申萬看好藍籌股的投資邏輯是經濟增速在放慢,成長投資不再像過去那樣居于統(tǒng)治地位,而價值型股票則有高股息率、低估值、國企改革預期等催化劑等利好因素。
而且,場外增量資金入市,更愿意去買低估值的品種。
“2015年場外新增資金主要是外資和融資,這兩者的風格都有利于藍籌股。”王勝介紹,外資偏愛的是行業(yè)內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yè)績優(yōu)良、成交活躍、紅利優(yōu)厚的大公司。基于此,他認為2015年被推向極致的可能是藍籌價值股的行情。
分行業(yè)看,“鋼鐵、船舶制造、航運、農業(yè)綜合、酒店、高速公路、電氣設備、通信設備、化工原料行業(yè)景氣度處于歷史底部拐點向上。”王勝指出,強周期行業(yè)絕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相對PB處于歷史平均水平,已經開始具有投資價值。
大型賣方研究機構瑞銀證券同樣認為2015年,藍籌股的投資機會更為突出。
“過去兩三年,市場過于強調成長和經濟轉型,中小市值成長股估值高企,價值股處在估值洼地。滬港通開閘引入外資后,市場風格會趨向均衡。”瑞銀證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師陳李表示。
展望2015年,陳李判斷投資主題會集中在幾個方面:融資成本下降,負債率較高的地產和電力有望受益;外資流入,可能納入MSCI指數的大型藍籌股如醫(yī)藥和可選消費受追捧。此外,國企改革全面啟動,電氣設備、通信、機械設備、輕工制造等個股受益。
根據陳李表述的投資主題,這些標的更多集中在藍籌股。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也判斷2015年是一個由增量資金入市與風險偏好提升共同作用下雙輪驅動的牛市,價值股和成長股都有估值重建的機會。
“銀行、非銀金融、公用事業(yè)以及交運板塊將是增量資金入市過程中最為受益的行業(yè)。”喬永遠指出,2014年漲幅前五位的是計算機、國防軍工、交運、鋼鐵和休閑服務。但部分行業(yè)估值已經到達歷史高位,繼續(xù)上升空間有待討論。
與此不同的是,食品飲料、采掘、銀行和傳媒在2014年漲幅較少,走勢低于預期。“這些行業(yè)可能會在2015年受到增量資金關注。”喬永遠表示,外資是2015年增量資金的來源之一,股息率較高的公用事業(yè)、銀行、房地產、交運和紡織服裝有望在2015年獲得外資的關注。
|